我国很早就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这是非常有创意的、正确的举措。但在实践上,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工作上的不科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没显示出它应有的 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而以犯罪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生存。在这种情形下,行为人应对他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因为社会提供给他生存发展的正常条件,而他却要选择与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9.html -
了解详情
在对方不为对待给付义务时就不应发生移转,因为正是对方的对待给付构成了移转的原因。然而,我们从罗马法的文献中看到,在此情形,提兹所能主张的 ,持不同观点的学者总是会透过对罗马法文献记载内容的“解释”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否认对立的观点。如上所述,从总体上看,罗马法文献似乎更倾向于交付移转所有权的要因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7.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法官可以从政策和伦理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理由,因为不存在法律上的理由可用来解决边缘含义的应用问题。但非法律原因并不是与法律理由处于 曾帮助希特勒夺取权力;但是在1934年6月28日,与数百个希特勒的政敌一起,被希特勒暗杀,史称“Roehm整肃”(Roehm purge)。——译者注 [13] Lon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html -
了解详情
总统制也有一点初步认识,并似乎隐约觉察出制度是西方国家之所以繁荣富强的原因。 甲午战争之后,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普遍意识到洋务运动破产了;中国不仅需要学习西方的 完全扫地出门,或即便实际上不会发生也足以让这些人产生发自内心的恐惧,进而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百般阻挠改革大业。 在这个意义上,就和民主一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0494.html -
了解详情
的,近来也有不少学者直接就原因自由行为展开了论争。本文将对这一特殊归责形态作出简介,并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actio libera in causa ,不仅故意不作为犯,而且过失不作为犯都是应该排除在原因中的自由行为之外的。{18}因为在不作为期间,虽然行为人没有身体举动,但本身却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832.html -
了解详情
毫无辨识能力或自我控制能力,如果肇事致人于死,应成立过失致死罪(过失的原因自由行为),如果刻意利用自己的醉酒状态而行凶杀人,则成立杀人罪(故意的原因自由 更少见的情形下,可以是作为一种犯罪的方法手段从而被评价为其他的侵害个人法益的相应具体犯罪。比如某甲因为嫉恨自己的邻居,一直想杀死他,但是苦于自己体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764.html -
了解详情
1911年《大清新刑律》第15条才从日本引进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对现在不正之侵害,而出于防卫自己或他人的权利之行为不为罪。在犯罪成立条件中,违法性或者 危害性行为的概念,我在该书中指出: 客观危害的阻却是指客观危害因为某种特定的原因而不存在,这些原因就是客观危害的阻却事由,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称为违法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3.html -
了解详情
奇怪的事情。 其次,在超越承担过失与过失的原因自由行为竞合的情况下,此说还将面临着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即仅将注意能力前置,还是应一并将责任 ,学者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前者,并且不约而同地试图在客观主义刑法理论框架内解决问题,因为尽管主观主义刑法理论可以很轻易地解决各种处罚问题,但如果承认原则之例外,无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189.html -
了解详情
与其同学发生矛盾,在矛盾中难以控制自身情绪容易冲动,最后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虽然引发斗殴事件的原因是学生自己,但是学校的管理疏忽和教育义务责任是无法避免的。 ,学校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怠于履行职责,致使本应规避或者减轻的损害结果发生并且扩大,学校不能因为校外第三人过错而主张免责。因此在校外第三人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8512.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义,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在过失犯罪中,行为人预见或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可以避免或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致使危害结果的发生。 事实的联系,相互结合。不作为本身,在事实中不是危害结果的原因,而只胡在刑法上才具有原因力。也有的学者认为,在不作为犯罪之中,当行为人实施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5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