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额不大,固然也不能定为抢夺罪。 另外,抢夺罪的既遂、未遂,应以财物是否已经脱离了持有人的完全控制、支配和犯罪嫌疑人是否实际控制为准。可以不考虑犯罪 罚金22万元。郭新坡、武洪彪被判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抢夺罪与抢劫罪都是公然取得他人财物的行为,主观上都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这两罪有显著区别。抢劫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799.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犯罪嫌疑人系因犯意引诱而实施犯罪,确有可原宥之处,因而采取了将犯罪既遂降格为犯罪未遂提起指控的策略。 其二是案外原因,即其它因素的介入 退回补充侦查,历时四年多时间。鹿邑县法院于1997年3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胥敬祥构成抢劫罪、盗窃罪,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十六年。1999年12月,河南省检察院指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2.html -
了解详情
债务人加快偿还等,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二、认定(一)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 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4)从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看,抢劫罪是实施威胁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则可以在当场,也可以在事后取得。可见,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22.html -
了解详情
里刑法学实际上演变为刑事立法学,而不是刑法解释学。在阐述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Lex non debet essehdibrio)这一法律格言时,张明楷教授指出: 法制的 等都未作深入探讨,因而容易导致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分界限的混淆、勒索型绑架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的混乱。例如强行劫持他人,并向其本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37.html -
了解详情
里刑法学实际上演变为刑事立法学,而不是刑法解释学。在阐述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Lex non debet essehdibrio)这一法律格言时,张明楷教授指出: 法制的 等都未作深入探讨,因而容易导致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分界限的混淆、勒索型绑架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的混乱。例如强行劫持他人,并向其本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3.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内心倾向、心理过程等,直接对行为侵害、威胁法益具有影响,同时,在既遂犯中,即便行为引起了法益侵害,但如果该行为不违反社会伦理规范,具有 一种社会危害性的认定方法,而是代表了一种犯罪认定理念。虽说近代刑法学上的一切争论无不起源于刑法所具有的保护法益机能和保障人权机能之间所与生俱来的紧张与冲突,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13.html -
了解详情
系犯罪预备的,轻处70%;其他犯罪预备的,轻处80%。 第二十一条 【犯罪未遂】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轻处20%;未造成损害后果的, 以抢劫罪论处的,按次基数重处20%; (八)以人质勒索他人巨额财物,按抢劫罪处罚的,按次基数重处30%; (九)抢劫2次,按次基数重处40%;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873.html -
了解详情
是他人的动产财物,这主要是因为不动产本身不可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盗窃罪与抢劫罪的行为人不可能采用秘密窃取或暴力手段对不动产加以控制。侵占罪则不同,行为人可以通过擅自 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等,可依法认定为严重情节【49】 。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 1.5 侵占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 所谓犯罪即遂,是指行为人实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2180.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 敲诈勒索罪的认定 (一) 《刑法》规定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 ,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 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9877.html -
了解详情
死亡的情况下,为毁灭罪证而放火,导致刘某被烧死,以及价值729元的物品被烧毁。法院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魏某死刑、以放火罪判处其3年有期徒刑,但未就放火 所盗窃的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毒害性、放射性物质的事实,即认定行为人成立盗窃危险物质罪的既遂(该罪的既遂、未遂标准与盗窃罪相同(66))。这充分说明,盗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4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