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就可以消除客观的影响。受贿罪因其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开放性要件,每一个权钱交易行为的完成,往往意味着一项严重的渎职犯罪随之成立,另一严重的危害后果同时产生 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王政勋:定量因素在犯罪成立条件中的地位兼论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4期。 (28)《俄罗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18.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中选择是否将某种行为定型为实行行为的依据;而形式的客观说则更倾向于限制司法活动,意图把司法工作人员的裁判活动限定在刑法条文对犯罪构成定型性规定的 立法者过于追求社会保护、过于追求惩罚犯罪人的主观恶性,而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保护,忽视了犯罪的客观危害大小对刑罚轻重不同的影响?抑或是立法者另有其他意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05.html -
了解详情
某一社会形态中各种利益以及整体利益的危害的特征。⑵所谓社会危害性,即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可能造成这样或那样损害的特性。⑶对此,有的学者提出了 刑事司法中,以社会危害性对刑事违法性进行实质解释就成为必然,这彰现了罪刑法定实质合理性的要求。 不仅如此,我国的犯罪构成的结构特征也要求在认定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91.html -
了解详情
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犯罪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的影响和制约。古典学派主张行为中心论,即以犯罪行为为基点构建犯罪理论体系,近代学派主张行为人中心论,即以 和变动性。一切概念都是灵活性和确定性的统一。刑法上的概念包括犯罪构成的概念也是如此。这不仅没有影响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反而是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88.html -
了解详情
其关联强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与物相结合的非实行行为对犯罪实行行为的促进程度;二是物与非实行行为的结合程度;三是物与非实行行为的结合频次 活动,如果参与了,其参与的程度;违法犯罪行为导致危害的程度,如贩卖毒品罪中毒品的数量和价值、贩卖行为持续的时间、对当地治安形势的影响等。(52)二是关于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29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法》强调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主张行为人主观上的犯罪心理,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主观罪过,仅仅实施了有害行为,犯罪便不成立。有的学者由此 威慑作用,对这类危害环境的行为予以有效控制。 上述事例表明,就单个行为人而言,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正如一二个小烟囱冒烟,影响范围有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2.html -
了解详情
。⑶刑法理念对于整个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影响是全局性和价值指引式的。科学的刑法理念可以对刑法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指导。刑事法律来源于社会经济 ,那么在罪状建构中强调对犯罪构成类型化遵循统一的标准,则是要求建立起严密法网使得犯罪行为都能受到应有的惩罚,以便刑法在面对社会危害行为能够充分应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0.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司法及刑法理论研究开始考虑技术因素对传统犯罪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已经不再是工具性的影响,而是开始介入法律的基础性领域,将迫使法律跟进技术 报》1997年9 月17日。) (三)评价规则的逻辑平衡 面对传统犯罪的计算机化或者网络化,以具体犯罪行为本身所构成的实际罪名来追究刑事责任,基本上是可以保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15.html -
了解详情
他对身体强制也是无法排除的,因而此时的行为不能视为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对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也不能让行为者负刑事责任。[51]对于在恶劣环境下 自由。对于完全丧失意志自由的行为人应当首先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排除其行为的犯罪性,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刑事责任,当然更谈不上对其刑事责任程度的认定。将受胁迫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7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分子的再犯能力和条件,以此来排除其再犯的可能性。此种目的的实现通过对于犯罪分子施加与其犯罪危害程度相当的惩罚或者痛苦,以解决罪犯思想问题为核心,以 。 3.规范性评价对于非规范性评价的影响 非规范性评价对于规范性评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犯罪行为的定性方面,即非规范性评价对规范性评价在确定罪与非罪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