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让位于社会本位,信用诚实的原则推行且应用于社会日常生活,不作为之构成犯罪并逐步发展。及至重视社会生活之互相扶助的团体主义或曰全体主义抬头, 、Mezger、Liszt-Schmit等学者;(2)主张先行行为既可以是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亦可以是合法行为,如陈兴良教授,认为“只要足以产生某种危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41.html -
了解详情
传授的程度确实对行为危害社会的程度有相当的影响,但从行为构成犯罪的角度来看,刚刚着手实行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危害社会的程度不一定就达不到构成 惩治和防范不可的程度。而且《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对传授犯罪方法罪规定无期徒刑和死刑,完全是基于当时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4.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中,除了重大责任事故罪允许操作惯例等非规范性的规定作为补充规范以外,作为责任事故犯罪空白部分的填充依据都在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然而,在中国刑法学界,对 意义,而且对特殊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一般预防而言,如果把过失行为构成犯罪的限界划定在发生危险状态之际,就会促使那些在日常生活、生产和作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3.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台湾刑法对间接故意的规定是:“行为人对于构成犯罪之事实,预见其发生而其发生并不违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论。”( (1949—1985)》,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5页。)其二, 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并不是完全持“漠不关心”的态度。由于危害结果是基于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06.html -
了解详情
妨害秩序罪。对行犯则亦称对合共犯,是指二个对立的行为相合,才构成犯罪,如重婚与相婚罪。〔23〕韩忠谟认为,必要共犯分为对立犯和 了“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的”以及“其他参加的”这些概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领导者,应当对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4.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行凶的不法侵害人死亡,根据刑法规定他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我们依据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来分析,在犯罪客体上,行为人侵犯了为刑法所保护的人身权利;在 和对行为人身份的限制,其中,刑事责任能力属于一般要件,身份特征属于选择要件。犯罪主观方面要件是由一系列主观心理活动组成的类要件,具体包括有:罪过心理(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9.html -
了解详情
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一定义表明,犯罪的故意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意识因素,即行为人 包含着故意的心理状态,而不存在过失徇私舞弊。 (2)刑法第304条规定的犯罪主体是“邮政工作人员”,危害行为是“故意延误投递邮件”。作为邮政工作人员,对于延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1.html -
了解详情
得更为突出,例如原先反革命罪之中的组织,利用封建迷信、反动会道门进行反革命活动罪,其犯罪客体一向被认为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当新刑法将此罪移 为犯罪,而刑事司法面临的则是某种行为是不是构成犯罪的问题。只要某种行为是在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罪过支配下实施的,其行为特征已经符合了刑事立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9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完成因素的客观性质与作用程度两者综合起来考虑判断。 上述三个条件有机结合。构成犯罪未遂(障碍未遂)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两地学者的共识。同时,在司法实践 脱逃罪未遂,则不予处罚。而所谓的“另有规定者”,表明澳门刑法除了在总则对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作了原则性规定外,在分则中还明确规定了必须处罚的未遂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81.html -
了解详情
涉及“事件”(state of affairs,亦译为“事态”)。(注:英国学者指出:有时,犯罪的定义与其说是涉及到一个作为或不作为,还不如说仅仅涉及到一个外部事件,只要 而言仍是基于自己的意思而实施的,因此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其不构成犯罪的根据仅在于没有主观上的罪过而已。参见熊选国:《刑法中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