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内容也属寥寥。但在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共计83条,在2002年又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 规则若干问题研究》,载樊崇义主编:《诉法法学研究》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265-276页。 [18]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
保证期间属保证人自愿放弃可能产生的诉讼时效利益。依传统民法理论,诉讼时效利益不得事先抛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5条虽对 版,第133页。 [13]何雁峰: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保证合同中的期间问题,载《司法公正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第280页。 作者:高圣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9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所更愿意看到的,因为由此他可以赢得这场诉讼。352002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同样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 有此话语的。 6 林诚二:《论形成权》,载杨与龄主编《民法总则争议问题研究》,1998年版,第66页。 7 王泽鉴:《民法债编总论》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6.html -
了解详情
(无权利能力之社团)和管理团体法人。参见陈华彬:《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243页。),德国法也不承认 区分为若干个个别债权,就每个个别债权分别适用诉讼时效,这样分别适用时效兼顾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平衡[5]。 以下抗辩事由不能成立: 1.以开发商遗留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5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效力等基本内容;对民事、行政法规中设置的前科效应加以清理和整合。司法保障方面,改革现行的刑事诉讼文书格式,在相关诉讼文书中不记载犯罪人的前科和 《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7)李金声:《谈追诉时效的若干问题》,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 (28)李双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4.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民事诉讼法上强制执行的客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54条规定,强制执行的标的应当是财物或者行为。因此,可以执行的财产 违章的状态消失,才开始起算追诉时效。(六)违章建筑纠纷的民事司法保护就违章建筑的纠纷,建造人是否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有学者认为,既然建造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557.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规范对这种事实上的分居期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作出规定,加大了再次离婚诉讼处理的难度。因此实践要求确立分居制度,以适应非常态下夫妻财产关系。总之,这 年8月第1版,第67页 [36]孔祥瑞 李黎:《民法典亲属编立法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134页 [37]蒋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61.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规则应该是允许受害人就两种请求权作出选择。[26]因为这两类责任在诉讼管辖、诉讼时效、举证责任、责任范围和责任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事人可以从更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王小玉: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刘士国主编:《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刘力:附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14.html -
了解详情
的依据。此外,值得提及的是,2004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调解规定》)第7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申请不 第1款明确规定,各成员国应确保选择使用调解以解决纠纷的当事人不应基于诉讼时效或时效期间业已在调解期间内届满而在其后被排除启动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16.html -
了解详情
公司财务状况具有知情权,该权利的行使不受股东身份保有或丧失之限制,而受诉讼时效之限制。这种观点混淆了权利和因权利而生之救济权的关系。股东必须 下的股东知情权若干实务问题探析,载《四川省<公司法>实务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12月),第2834页。 {18}参见肖建华:《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