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一、争点的概念及对民事诉讼的意义 所谓争点,是指当事人对之意见相反、影响案件处理结果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争点有三 。 审判实践中,许多法官不善于确定争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把原告诉讼请求是否应当支持当作争点,实际上等于没有确定争点。例如原告基于一个侵权之诉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23.html -
了解详情
续其研究进路,从程序与意识形态、尤其是个人与社会关系视角入手,对程序法中的自由主义观念及其局限进行分析。 二、程序与自由主义:概念及其关联 研究程序自由主义,首先 且逻辑地提出程序控制权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重新分配及其动态均衡的问题。卡佩莱蒂曾说,尽管19世纪的个人主义思想在民事诉讼的概念上有所反映,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96.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告不利之推断。1976年新加坡最先采纳这一建议,载入1977年1月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法案。由于北爱尔兰发生一系列恐怖主义暴力案件,1988年英国通过了适用于 证人资格,似乎成了许多国家司法改革的趋势。但当事人的证人化并不能代表民事诉讼的发展潮流,因为当事人与证人在诉讼中的角色担当是天然且绝对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89.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置人于死地[1].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证据调查收集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它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受到保护的关键。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制定证据法,对民事 使得当事人调查取证困难重重。 从世界范围来看,两大法系国家一般都规定证人负有到庭作证的义务,否则,将采取拘传等方式强制其到庭。如果到庭仍拒不提供证言,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527.html -
了解详情
的充分发挥,能提高司法质量,进而减少其他机构介入处理法院系统内部权力滥用和错误的需要而有助于司法独立[4],维护审判权威。再者,法院监督是专业监督。法官 后盾与威慑力来源,是法院监督制约机制的有力补充。当事人监督制约机制虽然被定位成民事诉讼的首要监督制约机制,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亦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05.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在民事再审程序是否允许撤诉,我国法律便不置然否。另外,民事再审是针对生效裁判的,因此必然和一审、二审程序有差别,不能简单适用一审、二审的规定 申诉的可能性,减少类似无限缠诉的现象发生。 3.符合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及司法改革的要求。当事人在民事再审中角色的重新界定符合现代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即由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79.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可以调解、和解,被告有权提出反诉等,不受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的限制。 在审判组织上,应当适用同一审判组织。在目前行政诉讼法没有修改,所有 。对于行政诉讼已超过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但民事诉讼未超过民事诉讼时效的,当事人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反之亦然。 在审理期限上,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行政诉讼部分必须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742.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上应限于侵害国家利益或侵害、影响社会公共利益但当事人又不起诉的案件,而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范围则限于侵害国家利益或侵害、影响社会公共利益但 地位,法院是否依照法定程序依法实施破产,司法人员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都缺乏应有的法律监督,而《破产法》强调审理破产案件采用一审终结,债权人不得上诉,这又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81.html -
了解详情
的充分发挥,能提高司法质量,进而减少其他机构介入处理法院系统内部权力滥用和错误的需要而有助于司法独立[4],维护审判权威。再者,法院监督是专业监督。法官 后盾与威慑力来源,是法院监督制约机制的有力补充。当事人监督制约机制虽然被定位成民事诉讼的首要监督制约机制,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亦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99.html -
了解详情
(实体法不完备)时代完全不同了,以实体法为标准的纷争解决才是民事诉讼的目的所在,因此,依当事人诉权含义上的纷争解决,即向裁判所要求本案判决之权利也是 和诉讼行为》,弘文堂,1961年,第1页。 [34] 团藤重光,《法学的基础[改订版]》,有斐阁,2001年,第88页。 [35] 参见日本1998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