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实施犯罪;五是利用有故意的工具[即被利用者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且故意实施某一犯罪行为,但缺乏目的犯中的必要目的(无目的有故意的工具),或者缺乏身份犯 资金,因此,按2000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3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7.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后逃逸乃至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时常发生。但是,对于这些行为如何定罪处罚,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历来分歧非常之大。在刑法修订前,其中对于 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原则上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一个解决交通肇事逃逸能否及如何认定为不作为犯罪的依据。但是,尚有研究余地的问题是:(1)《解释》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3.html -
了解详情
透支与恶意透支的重要标准。如何认定恶意透支犯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笔者认为,应当结合持卡人的客观行为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综合加以认定。在此,存在一个通过 ”作为唯一条件,(注: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理利用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年4月20日)和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09.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自新刑法颁布以来,该罪性质上是属于自然人犯罪还是属于单位犯罪一直存在争论,国有资产如何界定不无疑义,集体范围如何认定难以把握,单位名义更是表述不清, 谈谈,国有单位下属部门,系非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如何认定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某国有单位在负责某项事务的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66.html -
了解详情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0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这也是职务侵占罪的法律渊源之一。 此外 对内承担责任。因此,两者的法律地位是不一致的。而且,在犯罪客体的认定上,只能以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社会关系为依据。所以,职务侵占罪的客体就是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1.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是以情节是否严重作为划分两档量刑幅度,但条文规定过于原则,未具体明确;如何认定情节严重不详、不统一。《铁路法》有关刑事罚则,作为特别法规定的一种, 结果,若出现重伤、死亡,则应以相应的犯罪行为性质论处;而抢劫罪的暴力、威胁行为一旦实施即构成,不苛求行为结果如何,若出现重伤、死亡则应视为抢劫罪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93.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事诉讼法遵行的一原则:只要有足够的事实根据,检察机关就有义务对所有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2项);而只要该调查显示有 》(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137页。 [34] 如何认定“起运”是认定毒品运输行为是否达到既遂的重要标准,所谓起运,不应当以开始转移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5.html -
了解详情
99(1987). [10]对此,可以参见德国联邦法院的判决。bghst 2, 17 ; bghst17 , 333 ; bghst 42.241. [11]由于完全昏醉罪具有实现不特定犯罪行为的一般危险性,所以应当像德国刑法典一样将其设置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考虑到我国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832.html -
了解详情
也没有向任何人追问。甲因为其他事情案发,交代了窃取乙的戒指这一事实,对甲如何处理?通说因为非常接近于刑法主观主义,因而在分析类似问题时,会首先考虑行为人有 恐吓,而是在于训练公众的规范意识和对法的认同感。换言之,刑罚的目的是要稳定因犯罪行为而受破坏的秩序、信赖,通过罪责的归责及处罚的施加。使信赖法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4.html -
了解详情
两种行为方式中共同涉及的虚假的身份证明应当如何认定?是否具有相同含义?这两种行为方式应当如何认定?笔者就这些疑问将一一做出解答。 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中 容易导致虽然在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范围内作出解释,但是却将不当罚的行为解释为犯罪行为,无疑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中的尊重人权主义原理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3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