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性人的保护从其财产及相关的自由为核心,这个已经远离了真实人的形象的理性人又进一步沦为了“经济人”,于是几乎成了冷漠的“经济动物”。民法中的人 各种的政策考量,为避免过于泛化的精神损害赔偿,对违约和侵权、侵害人身权和侵害财产权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可以规定不同的条件,如侵害财产权只在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286.html -
了解详情
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婚姻自主权。 《民法通则》这一做法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首先,它体现了立法者对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及其保护的极端重视。应当说,新中国 天平的两端并不平衡。从50年代、60年代的民法教科书和民法研究论文中,都没有发现对人格权进行全面阐释和研究的内容。正因为如此,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36.html -
了解详情
者似乎认为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包括精神利益,另一方面,却不承认金钱方式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也未承认侄害著作人身权时的抚慰金责任 [56]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200页。 [57]参见陈自强:《无因债权契约论》,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684.html -
了解详情
在押服刑人员上述人身权的保障,一方面,代表国家公权的监狱及其监狱警察绝对不可以外加剥夺和限制,更不可以发生侵害行为;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履行积极的保护义务,在 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6页。 [7]参见吴宗宪:《中国监狱对罪犯人权的保护》,载于《人权》2006年第2期。 [8]这里是引用吴宗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230.html -
了解详情
表述为一体两权,认为知识产权具有财产权与人身权的双重属性, [12];我国《民法通则》将知识产权与物权、债权、人身权并列,显然将知识产权视为一种财产权; 规定,不得妨害其实施。由于设定他项知识产权后对原始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味着设定他项知识产权时,必须充分尊重原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632.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冲突,如表达自由和人身权的冲突; 第二,关于宪法上权利和民法上权利的重叠,如人身权究竟如何分别在宪法和民法制度框架内加以规定和保护? 第三,关于宪法权利 ),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版,第193页。 [美]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陈郁译校,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第14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74.html -
了解详情
知识产权也属于财产支配权。对此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其一,知识产权为财产权。财产权与人身权的区分标准不在于是否具有金钱价值,而在于客体属性之不同。前者的客体 ,对财产仅有学理解释;而其他国家则以财产为立足点,构建包括物权制度在内的财产支配和利用制度。 中国现行民法对物未作定义,学理解释与德、日民法大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07.html -
了解详情
揭示我国现行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上述案件中,法院所适用的法律机制如下:首先,根据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确认原告享有某项知识产权。根据《民法通则》, 可分为人身权、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几类,其中债权本身就属于请求权,其他支配权(人身权、物权及知识产权)在受不法侵害或有不法侵害之虞时,则须依请求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16.html -
了解详情
人才能行使此项请求权,故物权请求权与物权同其命运,此与债权之完全独立并不相同。2.物权请求权基于对有体物的保护而生,其产生根据在于物权是对客体 ,既有理论在请求权分类问题上并未严格遵守逻辑规则:就实体权利的分类而言,在“财产权”与“人身权”的分类基础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与人格权、身份权等应当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1.html -
了解详情
以公信力,设置善意取得制度,是否可以起到物权行为无因性制度保护交易安全的效果?苏永钦教授 认为,德国民法决定对处分行为采取无因原则时,显然没有注意到其 的主体,法律行为也不适用于全部。[10] 如生命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不是由什么人身权行为引起的。《德国民法典》的总则编 “既不完全是‘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