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即行为人表露于外的对法律的敌对心态,这无疑是主观主义的刑法立场。 实务中将不能犯作为犯罪处理的案子随处可见。例如,被告人张甲、张乙在胡某唆使 而轻判的,但是成立被害人过错要求被害人的行为与犯罪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在本案中就只有间接因果关系。[8]按此逻辑,所有犯罪分子的母亲都应该对其行为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47.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不要求出现实害结果,也不要求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描述一种拟制的带有抽象危险的犯罪行为。抽象危险犯以行为无价值作为其处罚根据,与主流的结果无 才会表现出来。如何证明排污行为和危害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发现实害犯模式的缺陷后,国外刑法大都将污染环境的行为设置为抽象危险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39.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不要求出现实害结果,也不要求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描述一种拟制的带有抽象危险的犯罪行为。抽象危险犯以行为无价值作为其处罚根据,与主流的结果无 才会表现出来。如何证明排污行为和危害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发现实害犯模式的缺陷后,国外刑法大都将污染环境的行为设置为抽象危险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30.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不被允许的危险,以法律评价为导向的规则性工作(Regelwerk)取代传统因果关系之自然科学范畴,并将罪责范畴与预防必要性相结合,完善了责任层面的说理模式。[26 13条、第25条中可以得出,行为和行为的以作为的形式或者以违背义务的不作为的形式的实施,是对于刑法上的裁判和对于犯罪构造的连接点。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2.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不被允许的危险,以法律评价为导向的规则性工作(Regelwerk)取代传统因果关系之自然科学范畴,并将罪责范畴与预防必要性相结合,完善了责任层面的说理模式。[26 13条、第25条中可以得出,行为和行为的以作为的形式或者以违背义务的不作为的形式的实施,是对于刑法上的裁判和对于犯罪构造的连接点。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1.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行为论、目的行为论和人格行为论四大行为理论。因果行为论、目的行为论和人格行为论三大行为理论一直没能成为通说,而社会行为论因为较好地说明了不作为犯和过失行为的性质,在德日获得较为普遍的支持。社会行为论的基本含义,是认为刑法是一种社会统治手段,故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的身体动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86.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行为论、目的行为论和人格行为论四大行为理论。因果行为论、目的行为论和人格行为论三大行为理论一直没能成为通说,而社会行为论因为较好地说明了不作为犯和过失行为的性质,在德日获得较为普遍的支持。社会行为论的基本含义,是认为刑法是一种社会统治手段,故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的身体动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69.html -
了解详情
罪中,一旦行为人已控制妇女、儿童,对合法权益的侵害即已发生。而同样是作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与死亡结果 的发生却存在时间上的差异 犯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出现,也不会出现体现行为犯本质的危害结果(包括危险结果)。第二,对于行为犯来说,我们无须探究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诚如有学者所言,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669.html -
了解详情
论衰落之后,产生的是心理责任论。心理责任论认为,不应在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仅仅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客观联系时就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行为人 认为行为人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第三,关于作为中止犯成立条件之一的有效性,也应当根据责任原则来解释。 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行为人虽然自动采取措施防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26.html -
了解详情
论衰落之后,产生的是心理责任论。心理责任论认为,不应在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仅仅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客观联系时就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行为人 认为行为人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第三,关于作为中止犯成立条件之一的有效性,也应当根据责任原则来解释。 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行为人虽然自动采取措施防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