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的问题也给予了规定。《物权法》第142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但是 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0条,就同一土地使用权被多重转让的情况下,提出了先保护权利登记者,随后,保护有权占有者,再其次保护先支付款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0000.html -
了解详情
的区分所有权。 2、三项因素不是划分物业管理区域的科学依据 既然物业管理区域与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密切相关,就不应由行政机关任意划分。物业管理条例中所规定的 只看重房屋产权,忽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现象,很快就会改变。当业主把目光聚焦在土地权利上时,自己小区的土地范围,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但以土地红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313.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典上没有规定,也都在民法典之外又以特别法的形式,规定了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2〕 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在我国已经成为事实,但是法律上还没有作出系统的规 习惯上将永佃权视为永久性的权利,从建国以来的土地制度沿革看,永佃权的概念已久不使用。参见陈sū@①《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与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确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00.html -
了解详情
。 所有权在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上,才规定为是一种不受限制的绝对权利,对土地的所有权规定下至地心,上至无限高,后来采矿业发展了,飞机上天了 或者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委员会作为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管理机构,但建设部出台了《物业管理条例》,相应组织称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权法应考虑与特别法的关系,组织名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52.html -
了解详情
在外。 此处应予讨论的是,如果当事人之间系特别约定仅仅转让作为需役地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地役权不随同转让,如何处理。有观点认为,需 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的思想依然如故[10]。地役权最本质的特征在于与土地的不可分离性[11]。其五,就地役权与相关权利的关联方面观察,没有需役地,奴役供役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86.html -
了解详情
、改变出资股东或调整出资比例等; 1.9 公布中标结果 1.9.1 通过项目发起人与最具竞争力的项目投资人的谈判,双方对拟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条款取得一致 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2) 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上地下其他定着物的移交(包括移交占有权、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 (3) 不动产权利登记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98.html -
了解详情
可让与并可继承的权利的方式设定负担(地上权)。显然《德国民法典》中的空间权制度就是地上权制度,即以建设建筑物或其它构筑物为目的而使用他人土地上下 的规定,法律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规定,第一,在法律中确定空间所有权国家独占与空间他物权民事流转原则。空间所有权国家占有是指把空间所有权排除在民法调整范围之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027.html -
了解详情
因而各个区分所有人形成不可分割的团体关系,其成员对整个建筑物具有不可让与和不可抛弃的权利和义务。 (三)权利内容多样化。既包括权利主体作为专有权人的权利义务 设立、移转和保护的法律,不应包含过多的管理性规范,这些内容主要应该由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来作出规定。同时物权法是基本的民事法律,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162.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点,从不少法律文件的名称中也可以发现。这说明在土地政策稳定之后,土地权利的交易形式少且缺乏灵活性,土地出典情形锐减,甚至可能在不少地区已经消失;而房屋出典 虽普遍适用于农村,但对于都市已无重要意义。而当代台湾学者杨与龄则认为,典权有以都会地区及建筑物为标的而发展之趋势。参见曹杰:《中国民法物权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16.html -
了解详情
或捕鱼权,这些权利与日本法上的入会权极为相似。在英国,用地役权制度保证土地所有者最基本的需要即地役权授予毗邻地和建筑物的那些权利对于适当使用土地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141页。 [19] 马新彦:《美国财产法与判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 [20] 以下关于英国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