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关于抢劫、盗窃、诈骗、抢夺借据、欠条等借款凭证是否构成犯罪的意见》明确指出债务人以消灭债务为目的,抢劫、盗窃、诈骗、抢夺合法、有效 行为主要是指事后窝藏、包庇、窝赃、销赃等行为,对此不构成共同犯罪。因为在事先无通谋、在犯罪实行过程中也无通谋,故缺乏共犯的主观条件,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28.html -
了解详情
,他的消极犯行支配不能被作为阻碍的力量加以理解。从行为人在共同犯罪决意的实现上,扮演一个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实现必不可少的角色这点出发,可以说共同正犯 中的行为人的未遂着手开始时点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以预备阶段的行为贡献共同参与的行为人是否可以成立共同正犯。对这个问题,德国刑法释义学也是存在非常大的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82.html -
了解详情
人在共同犯罪中处于从犯或胁从犯地 位时,按我国的共同犯罪理论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行为人只能按单独犯罪进行量刑,对其不能适用从犯、胁从犯的法定量刑情节, 刑法条文时存在着困惑。诚如我国有学者所言:我国现有法学著作几乎都把自然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作为是否构成违法的条件,这是失之偏颇的。它混淆了违法的构成条件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76.html -
了解详情
抢劫罪,而不定转化型抢劫罪。 四、转化型抢劫的共犯问题 根据刑法第 25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即二人以上的共犯人必须对共同实施的 的行为根据269条定抢劫罪是没有异议的。那么对甲的行为是否也以抢劫罪定罪呢?甲、乙两人是否构成共同故意的转化型抢劫罪呢?在本案中甲、乙有着 共同盗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110.html -
了解详情
抢抢劫罪适用的前提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转化型抢劫罪共同犯罪问题、转化型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犯罪问题、处在犯罪未遂、预备、状态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转化问题 行为根据269条定抢劫罪是没有异议的。那么对甲的行为是否也以抢劫罪定罪呢?甲、乙两人是否构成共同故意的转化型抢劫罪呢?在本案中甲、乙有着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78.html -
了解详情
教唆他人作伪证、毁灭证据、帮助藏匿自己的,被教唆者当然构成相关犯罪的正犯,但在本犯是否构成教唆犯问题上,刑法理论上主要存在全面肯定说、全面否定 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页。 [10] 参见李成:《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页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69.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的刑罚,做到责当其罚。 因此,笔者认为,将刑事责任能力作为犯罪主体的构成要素将导致共同犯罪认识领域的困境和混淆,将可能严重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将不 罚因果关系的悖论之中 一般来说,法官对刑事案件的裁判,首先是确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然后在确定犯罪的前提下再确定行为人的刑罚之有无和大小。因罪予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32.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这一标准也必须是行为人的具体、有效的客观行为;第四,如果以行为人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意思表示为中止成立的要件,那么必然造成任何一个犯罪分子都可能成为中止犯。 对于共同犯罪中纯粹的实行犯,只要其具备犯罪中止的二个条件就可以构成犯罪中止。因为此时实行犯的行为是认定共同犯罪是否既遂的标准,这也是其与教唆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49.html -
了解详情
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该条款表明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更是通过司法解释贯穿了这一原则,例如 重视关于贪污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的以下三种见解:一是失控说,认为应以财产所有单位是否失去对公共财产的控制为界;二是控制说,认为应以行为人是否实际控制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69.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其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所侵犯的权利或利益,从而说明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性质的犯罪。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的表现之一 有的刑事被害人则是由于与直接受害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而间接受害,从而与直接受害人构成了共同被害人。[7]如杀人案件中直接被害人已经死亡,其近亲属或受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