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解释论上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补充的合同解释)优先于适用任意规定。 最后,在说明了补充的解释在我国目前立法解释论上的状况后,宜在 第2版,第204页。 [3]学说上采用这种称谓的,可参见王泽鉴:《民法总则》(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08页以下。 [4][德]卡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05.html -
了解详情
各种民事权利,以及分则中的《侵权责任法》。民法典在规定了民法总则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规则之后,规定各种民事权利以及行使民事权利的具体规则,这就是人格权法 ,使侵权行为法成为一个弹性极大的法律,对具体的一般侵权行为不再一一做出具体规定,具有与时俱进的效果;三是赋予法官概括的裁判准则,享有高度的自由裁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44.html -
了解详情
也有学者主张公所有权说,[35]也有一些州对公所有权(ffentiliches Eigentum)作了规定,比如汉堡的《道路法》、巴登-符腾堡州的《水法》等, 梅夏英博士集中精力研究了这一课题。我们分析了民法总则编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提出了设置民法财产权总则的基本理由,认为传统物权和债权的二元结构,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50.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的分类不但得以继承,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发展(注:王伯琦编著:《民法总则》,台湾正中书局1979年第八版,第120121页。)。 第三,由于 的义务,即行为人只有自觉自查出自己的意思追求以及意思表达形式完全合乎法律的具体规定之后,才可以实施相应的法律行为。这样,实施法律行为究竟是行为人在享有及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88.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请求权,而主张合同无效或确认无效的权利并非为实体法上的请求权。依法律规定,无效合同的无效是当然无效,并不以法院的确认为要件,但是当事人或者具有利害关系 ,认为按无效行为之效果,各国立法例皆根据不当得利、占有之规定......参见李宜琛著:《民法总则》,正中书局,1977年版,第336页。虽然如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56.html -
了解详情
至1930年12月26日,民法典各编相继完成,并正式颁布施行,名为《中华民国民法》。包括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五编,共29章,1225条。是中国历史上 。但统一《合同法》将违约责任原则从过错责任改为严格责任(第107条),及所规定的预期违约(第94条第2项、第108条)、强制实际履行(第110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0.html -
了解详情
掌握理论,不可以以偏概全)知识产权是否编入民法典,这场争论发生在知识产权法学者与民法学者之间。知识产权学者希望知识产权法能够独立出来,单独成编。这一争论在双方 就会是一个错乱的表达),现在我们的法典起草的基础是权利,民法通则,总则是关于权利的一般规定,分则是关于各种具体类型的权利的个别的、特别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03.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综观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立法规定,足以使社会行为构成法律行为的那些要素,即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虽 版,第25页。 [81] Larenz/Wolf,ATS.436ff.转引自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4页。 [82] 苏永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25.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的与合同相符或者合约性等表述。[37]《合同法》第111、153、155条的规定都表明,《合同法》非以瑕疵(物之瑕疵和权利瑕疵)而系以合约性为法律 的体系性质认识,王利明教授采主客观标准的二元见解。参见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28页。 [45]崔建远教授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31.html -
了解详情
所固有的保护请求权;后一个民事权利保护请求权则是基于权利被侵害,依照侵权行为法的规定而产生的权利保护请求权。依此界定,人格权请求权(如果存在的话)当属民事权利保护的 规定的民事责任从物权法到民法典的规定》,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3期。 [24]参见施启扬:《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2005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