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政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动向,并带来了调解的复兴。[ii]自2002年至今,诉讼调解被作为东方经验加以宣扬,能调则调被作为法院的工作方针加以贯彻, 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又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从H省L市检察院2008年民事抗诉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5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效力只有无效一种,弹性似乎不足,民事法院最多只能在是否强制规定上去作文章。事实上,违反强制性规范的法律行为并非都是无效。反观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大都在 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35.html -
了解详情
交换证据、主持调解的一系列诉讼活动的法律制度。法官助理进行调解时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合法的原则。不得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不得向当事人透露或暗示法院将来可能做出 亲自在和解协议上签字,一试两份,和解协议自双方当事人签署完毕后发生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和解协议生效后不履行其相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68.html -
了解详情
工作方法或过程。四是拘束力不同。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一项制度,调解书一旦送达就发生法律效力,对各方当事人及人民法院等都具有拘束力 是人民法院审查原告申请撤诉是否符合条件的主要内容;准予撤诉裁定是行政诉讼协调结果的载体,赋予了协调结果以相应的法律效力,但是行政诉讼协调机制并非只以撤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1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和法理依据 (一)行政裁决诉讼附带民事部分调解的法律依据 进行行政附带民事调解的前提是法律规定可以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在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行政权,此时如何对二者进行协调。在我国规定行政案件不能调解的情况下,法院却可以对行政诉讼的原被告双方在庭外做工作,在双方达成一致时,行政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81.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阶段弱化或者取消当事人自行和解,由人民审判员主持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由法官进行形式审查之后确认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力,在审查起诉阶段,引入司法机关之外的 通过发挥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环节和法院审判环节刑事调解的专门法律监督作用,实现刑事调解在解决刑事纠纷方面的及时有效、公正效益价值双赢。另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06.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是法律规定,因此并不对每一起案件均起到必须适用的法律效力。2.本案中,由被告就其使用技术与原告不相同也不相似进行举证,远较原告举证更为容易。事实上 查明,联公司向被告出售了童车推把手部件的陈述如何认定,一般情况下,法院出具的法律文书中所认定的事实具有当然的免证效力,但在本案中应考虑以下因素。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09.html -
了解详情
委托的要求,鉴定人不能擅自修改、变更鉴定目的。鉴定的程序和过程需遵循诉讼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调查有关资料,询问当事人等;鉴定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出庭作证, 。这样不仅能节约诉讼成本更能提高鉴定的证据效力。因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法院都可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下就不必要进行鉴定。即使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36.html -
了解详情
从自己的亲友中得到解决答案。如果说某一群众是双方当事人的亲友,该群众协助法院调解,纠纷解决相对比较顺利。五是要加强基层法庭工作,在没有条件设法庭的 为开庭答辩至判决之前阶段,第三阶段为裁判阶段。 三是赋予调解协议在双方当事人签字后即生效的法律效力,取消当事人的任意反悔权。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对调解协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78.html -
了解详情
ordre public)原则 [10]。学术界对此也达成认同:解除友好裁决人遵守法律的义务并不意味着其可以逃避公共秩序原则的约束。相反,公共秩序原则将一直束缚其活动,无论是 的,然而,我们认为,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将对中国目前规范司法调解的活动有重要借鉴意义。 司法调解,即法院调解,在遭受到种种诘难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