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被告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无法定或者酌定从重、加重、从轻、减轻 要件,亦即使用严格证明方法;其次,对于部分量刑事实诸如从重处罚情节的证明、被告人认罪审理程序中案件事实的证明只需强调广义的证据裁判原则、通过适当证明保障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90.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键词】犯罪分子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黄晨 刘玉梅 【案情】 被告人张某案发时系某派出所民警。2009年9月19日,被告人 逃,张某还接过电话授意黄某潜逃。 【争议】 对于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090.html -
了解详情
取决于我们认为对于该法律概念来说,什么特征才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朱建勇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毁坏财物,取决于我们认为毁坏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价值的降低,还是物理或 适用刑法时做出的唯一必然选择;{18}243然而,在陈兴良看来(从他有利于被告人的出罪解释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也不违反形式解释论的宗旨{19}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8.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刘某持刀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刘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五 危害行为并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看待自陷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及自陷行为是否影响责任能力的评定。笔者拟结合本案作进一步地研析: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司法中,除了法律外,法官不得在任何情况下以法律外的理由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或者犯罪的轻重。{8}(P5)典型的解释方法,是先依文义解释 客观解释一般而言,客观解释相比主观解释,往往是扩大字面含义和打击面,不利于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但今天这个话题相反,采取客观解释反而缩小打击面,有利于对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817.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司法中,除了法律外,法官不得在任何情况下以法律外的理由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或者犯罪的轻重。{8} (P5)典型的解释方法,是先依文义解释 客观解释一般而言,客观解释相比主观解释,往往是扩大字面含义和打击面,不利于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但今天这个话题相反,采取客观解释反而缩小打击面,有利于对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787.html -
了解详情
损毁等行为。在实践过程中,法官在审查明知时,也不是审查被告人知道不知道行为违反法律,更不用去审查行为人知道不知道相应的刑律条款,只要他们知道,自己这么做 当性,则定罪进程即告中断。只有行为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进而才能进行违法性的评价。在违法性这一要件中,主要考察行为是否具有违法阻却事由,例如正当防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7.html -
了解详情
。反之,则不能采用之。 例如,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认定,实践中有如下案例:被告人于润龙因涉嫌非法经营罪,于2002年9月21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 的法律环境下,只有形式上的威吓和宣示意义,即稻草人条款,而没有决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实质意义。事实上,我国约定俗成的做法,本没有理论上的依据,甚至与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73.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与法理 本案定性的关键在于使用虚假的武警部队军用牌照骗免高速公路通行费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的问题。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审判决曾认定该行为 与备受争议的、判处时建锋无期徒刑的原审判决相比,再审判决充分考虑了各被告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分别判处时军锋有期徒刑7年、时建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26.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与法理 本案定性的关键在于使用虚假的武警部队军用牌照骗免高速公路通行费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的问题。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审判决曾认定该行为 犯罪的犯罪数额时,不能将这些惩罚性费用计入其中。因为这些费用本身就是对被告人行为的一种否定性评价,如再将其纳入犯罪数额中进行评价,就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