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侵害结果发生之时,作为行为规范的刑法规范就告诉民众,应该避免这种法益侵害结果发生,这样的规定,在一个功利主义社会中有其必要性和有效性。如果行为人已经预见到结果 无犯罪的原则,在其刑事立法和司法判例中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严格责任的制度。 ⑹转引自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529.html -
了解详情
的补充责任存在本质区别,[3]在侵权法上有扩展适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对外承担替代责任的法理基础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4条是对与 责任的制度价值 以劳务派遣工作人员侵权责任为例,不真正补充责任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制度价值。 第一,最大限度地保障被侵权人受偿。不真正补充责任的实质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830.html -
了解详情
嫌疑人应当在看守所进行;要对讯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1] 4.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明确对非法言词证据一律排除,对非法实物证据有条件排除,并规定在侦查时 的限制性规定,一是必须为了查明案情,二是必须基于侦查上的必要性;三是必须经检察长批准;四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发生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733.html -
了解详情
精度和准度都要优于传统侦查,证明案件事实的水平显著增强。 (二)科技侦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犯罪情势的变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 当作定案证据使用,致使错案发生,如山西岳兔元案[25]。由于缺乏科学的鉴定制度,DNA检体受到污染,都可能造成鉴定结论错误[26]。盲目轻信科技手段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731.html -
了解详情
的。 我们以民事权利为基点,可以发掘民法典保护对象的立法价值,证明民法典中规定调整对象的必要性。但是,民事权利并不是民法典保护对象的全部内容,这是因为:其一,在民事权利之外 是重民抑商或以民代商,体现在民法典法律规范的设计上就是有民无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商合一。 误区之三:主张用商事通则来解决商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052.html -
了解详情
的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再到剥夺人身自由的拘留和逮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和规范的以人身自由为核心架构的强制措施体系。但是,仅将强制措施界定为 ,这容易造成实践中检察机关对羁押必要性的司法审查流于形式。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就显得十分必要{31}。 【作者简介】 王贞会,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 【注释】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954.html -
了解详情
了信访程序之后信访受理环节,就设置了多种可能性的信访事项受理部门。也就是说,谁来受理信访事项,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明确规定。因此,在信访实践中,信访事项的 的制度要取消,必须建立在该项制度之存在已丧失必要性的假设之上,而正在运行的信访制度尚未达到非要取消不可的程度。尽管有学者在法治与人治相对立的语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796.html -
了解详情
竞争法的功能组合为核心规制油价,一方面应侧重于竞争法的角度推进《反垄断法》配套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并从公共政策的高度、超越具体执法机关以有效规制垄断性油企 。但这种合理性必然有一个边界,在边界之下,既有的模式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维系甚至强化,超过边界则改革的必要性就会日益增强。这个边界就是支撑既有模式的成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11.html -
了解详情
、制约作用的有效发挥,决定了刑事公诉案件的走向,如其对逮捕必要性的衡量与判断,往往决定着案件的诉与不诉、判缓与不缓,而不起诉裁量权(相对不 目光流动于规范和事实之间,而且让检察工作能动运行于规范和价值之间,进退于司法中立和司法能动之中,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就不仅能够充满活力地实现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14.html -
了解详情
节,金融工具包括可转让证券,货币市场工具,集合投资计划单位,与证券、货币、利率或商品有关的期权、期货、掉期、远期协议或其他衍生合约,信用 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具体金融业别立法,以规范金融服务行为、提升金融服务品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为出发点的统一的金融服务业基本法,[41] 无疑困难重重。前述三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7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