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认为需要证明。然而,超法规的犯罪阻却事由,如自助行为、被害人承诺、欠缺期待可能性等事实,由于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容易被忽略在证明范围之外。事实上,这类 证据法典》有恰到好处的阐发:在审判事实者认定事实不存在较之存在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之前,必须假定原推定事实存在。换言之,对于主张推定事实不存在的当事人,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26.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的危险,藉此可以防止证明妨碍的情况发生{5}。其立论的依据,有基于期待可能性衡量者,有基于刑罚的考虑观点的,有以损害赔偿请求权作为立论基础的, ,而在具体事例能于证据法上正确反映证明妨碍的事实;另一方面为确保当事人的预见可能性,设定法院反映各种类证明妨碍的基准。换言之,其运作的标准可以依据妨碍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964.html -
了解详情
的状态中,而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并且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避免时具有期待可能性的,则可以追究行为人的完全刑事责任。笔者之所以认同例外说的观点,具体理由 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故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具有非难可能性的,因此当行为的其它方面同时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时,追究行为人的完全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75.html -
了解详情
实体请求权在诉讼程序中的转化;第三,诉权中包含了当事人对纠纷解决的期待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是在诉讼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起诉权、应诉权、 开拓理论空间。例如,我们正在讨论在刑事诉讼中引入辩诉交易的可能性,那么司法权与诉权之间存在交易的可能性吗?答案是否定的。而如果将行使控诉职能的检察机关看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19.html -
了解详情
和伦理生活决断能力的主体;不再仅仅是谴责主体行为的错误,而且还应当考察谴责的可能性,如此才能恢复犯罪在社会中的本来面目、恢复犯罪过程的本来面目、恢复主体人的 等情形,无法很好地进行解释,如常习犯、原因上的自由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行为等。 人格责任论是主体性理论在刑法中的应用{13},认为犯罪行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24.html -
了解详情
和伦理生活决断能力的主体;不再仅仅是谴责主体行为的错误,而且还应当考察谴责的可能性,如此才能恢复犯罪在社会中的本来面目、恢复犯罪过程的本来面目、恢复主体人的 等情形,无法很好地进行解释,如常习犯、原因上的自由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行为等。 人格责任论是主体性理论在刑法中的应用{13},认为犯罪行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23.html -
了解详情
和伦理生活决断能力的主体;不再仅仅是谴责主体行为的错误,而且还应当考察谴责的可能性,如此才能恢复犯罪在社会中的本来面目、恢复犯罪过程的本来面目、恢复主体人的 等情形,无法很好地进行解释,如常习犯、原因上的自由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行为等。 人格责任论是主体性理论在刑法中的应用{13},认为犯罪行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06.html -
了解详情
确实是一个将要进行的可靠步骤吗? 你的主张有多大证明力? 推翻这种论述的可能性如何? 就所有法律问题的论证而言,一一回应并证立这些问题,从形式上讲具有场 怎么值得莫名与惊诧了因为事出有因:一则,这是出于沉默权问题上的政策性考虑;二则从期待可能性角度看,也有理由将被告人本人为自己所作的伪证行为予以除罪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67.html -
了解详情
时代确立的典型的现代型世界观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一有序的总体,表现为一种可能性的非均衡性分布的模式,这就导致了对事件的解释,解释如果正确,便会 与有责性的判断就是民间刑法的最佳舞台。中国与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各自在期待可能性理论之类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是以上现象最好的明证。还有,国家刑事诉讼法上必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0.html -
了解详情
扩大间接正犯成立范围之虞,这一点不能否认。现在看来,该草案根本就没有通过的可能性。[28]因此,是认定为教唆犯合适还是认定为间接正犯,与教唆犯是法律概念而间接正 。 关于案例七,由于本犯自己实施的虚假供述行为,从立法论上讲,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而没有被规定为犯罪;从解释论上,本犯不是伪证罪的主体,不该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