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保护,该任务大都是由物权法来完成的。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已经成为物权法的基本使命之一。 从上述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任何交易,即使是最简单的 这里陷入了僵局。 但是,对上述这一案例,如果适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则很容易解决。我国旧民法,即一般所谓的台湾民法第876条第1款规定:“土地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85.html -
了解详情
] 参见曼弗雷德·沃尔夫:《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221页的案例a以及224页的解释。 [13]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 29页。 [40]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2期。 [41] 钱明星:《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75.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作为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归责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9]. 作为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适用方法的是 ”的矛盾,甚至于上升到贫富两阶层之间的矛盾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而且这种怀着过多的感情色彩的法学分析的理论价值是值得怀疑的。[26] (3)遏制事故的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63.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和评论。 (二)侵权连带责任的基本规则 侵权连带责任的规则渊源,是连带债务规则。按照大陆法系民法的传统,侵权行为的 就是替代责任,而不是连带责任。 [xviii] 参见杨立新主编:《侵权行为法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2-224页。 [xix] 参见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38.html -
了解详情
中甲的行为性质及形态作一法律上的分析,并就教于民法学界。 二、代理制度中若干概念之解析及其案例对照 代理制度由德国民法典确立以来,尽管已为大陆法系国家所 该法律行为的效果承受人。”〔10〕这里所言的民事主体的身份,不仅仅指行为人自己的姓名,而且包括主体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相对人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14.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而且涉及当事人之切身利益,对法律行为理论、物权变动模式和法学思考方法均有重大影响,可谓是物权法的核心和焦点问题。分析表明,萨 《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 [⑤]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78页。 [⑥]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98.html -
了解详情
。”[4]“应当看到,对于债权人来说,尽管担保物权具有优先性,债权人可以运用物权方法来支配或处分担保物,但是实现担保物权未必就比实现保证债权更有利。 责任保证,则债权人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享有充分的选择权。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61.html -
了解详情
6]“反省”也即“内省”,其体现了对法学研究的基本立场、研究步骤、分析框架、具体手段的审视,同时也表明了“方法论”与“方法”的分野:任何学术研究活动都离不开一定 ,尚请学界批评。而同时,自己对此问题的研究方法亦存有缺憾,如未能以实证的方法进行数据或案例分析,尚须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注意。不过作为总结,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7.html -
了解详情
一、集资诈骗罪vs.诈骗罪1.集资诈骗罪与诈骗罪的抽象比较:犯罪人的角度被害人的角度诈骗方法的角度2.案例分析与评论案例一:河南省银企贸易集团集资诈骗案非法集资 于诈骗罪而来,它也必须具有“诈骗”在客观行为和主观故意中的基本特点。本案中银企集团的主管人员先行授意财务人员将集资款项分帐处理,然后挪用大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36.html -
了解详情
与公众见面,是判例法方法的基本要求。判例法如果没有判决理由,没有详尽的说理过程,就不成其为判例法,也就无从区分于大陆法系的案例。而我国目前各级法院 成文法法律的局限性主要有:(注:转引自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37—143页。) 第一、不合目的性,即当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