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错误一般可分为法律错误与事实错误(或者构成要件的错误与禁止的错误[1])。不作为犯中的作为义务的错误无疑也属于刑法中的错误问题,但是有关作为义务的错误属于 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在不作为犯中,我们重点考虑不作为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作为义务的来源问题,这一点与国外的因果关系说有相似之处,我们忽视了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65.html -
了解详情
合适的。 对此,可以借鉴传染病犯罪、环境犯罪中的因果关系法则:疫学因果关系理论。疫学因果关系,是指采用疫学上所指的因果认识方法,某因子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56页。 [14]刘长秋:《基因犯罪及其刑法对策研究》,载《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7期,第3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41.html -
了解详情
阶段过失 实行行为 过失并存 过失单独 实质危险 一、问题的提出 刑法中的阶段过失,是指过失引起法益侵害结果的同一行为人的不注意行为有两个以上,且这些行为属于 向前追溯,确定与结果的发生具有相当因果关系的行为;二是在上述行为中,确定在哪个时点行为人失去了对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程的控制;三是判断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5.html -
了解详情
责论,通常将危害结果作为结果犯中的因果关系要素。我国学者界定危害结果,要么限制其范畴,要么扩展其外延,忽视我国刑法中的危害结果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刑法中 》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75页。 (24)高铭喧主编:《刑法学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 (25)高铭暄、马克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19.html -
了解详情
正犯。[9]因此,刑法中规定的共犯只是为了限制刑罚适用的事由。 从上述的分析思路可见,实际上,扩张的正犯概念同样采取了与单一正犯概念一样的因果关系的条件说, 但犯行支配只能被用以说明支配犯,而义务犯和亲手犯则是不适用犯行支配的另类正犯。[18] Roxin教授基本上已经将犯行支配理论发展到了极至,正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2.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作为义务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并且明文规定了由先行行为也可产生的法定作为义务[ 2 ] ( P118) 。 德国刑法中所确认的作为义务的三来源说对其他国家的 的原因设定行为,是指不作为者在不作为之前,自己已经设定倾向侵害法益的因果关系。日高义博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相比较,存在结构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66.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作为义务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并且明文规定了由先行行为也可产生的法定作为义务[ 2 ] ( P118) 。 德国刑法中所确认的作为义务的三来源说对其他国家的 的原因设定行为,是指不作为者在不作为之前,自己已经设定倾向侵害法益的因果关系。日高义博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相比较,存在结构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72.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与共同犯罪之所以会在立法目的上产生差别, 我们需要从不同价值取向决定下的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目的之差异上去探寻究竟。 1.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性质 。而在刑法, 损害结果仅指物质性损害结果。 3.因果关系 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在因果关系方面之区分如下: 第一, 是否为必备要件。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 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60.html -
了解详情
的课题。而在国外,特别是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中,对于见死不救行为的定性,已有明确的规定。 《德国刑法典》第330条C规定:意外事故或公共危险或急难 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分析不作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把这种因果联系看作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在事物相互联系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0.html -
了解详情
为今天多数学者所否定,从而此理论为前提的因果关系中断论对于间接实行犯之正犯性的证明之错误也就不言自明。 因果关系论中还存在原因条件区别说,该论认为利用者 则必需根据行为理论来认定。对此,我们采用有意行为说,根据该理论,要成为刑法中的行为,必需具备两个条件:(1)行为主体具有意思支配可能性;(2)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