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2日。 [3]关于该模型的由来、变迁及分析,可参见徐昀:民事诉讼中的非正式开庭,王亚新等:《法律程序运作的实证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 等等,都暗示了这一倾向。 [6]由于与社会经济活动及人们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民事审理模式显然会对社会转型的最新动向保持高度敏感。 [7]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第二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62.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由此可见,民诉法对证据调查的界定 必须客观、全面地调查收集证据,并认为只有全面收集证据,才能查清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以发生、变更或者消灭以及其他有关的事实。而这样的思想事实上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3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模式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程序标准和实体标准。所谓程序标准,是指在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关系中,即法官或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哪 页。 [28]同[27],第15页。 [29]参见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页。 [30]同[29],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4.html -
了解详情
【正文】 意大利近几十年来的刑事诉讼程序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构建了以正当法律程序为主、特别分流程序为辅的刑事司法体系。一方面,二战之后的意大利 民事诉讼的权利,2002年又作出《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更为彻底地剥夺了被害人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06.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在法定幅度范围内确定本省小额案件的标的额。但小额民事案件具有法定情形时不得实行一审终审制,同时,立法不宜允许当事人通过协议方式选择 尽快实现权利极为重要。然而,我国民事法律秩序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债务人一味地赖账,甚至不惜利用上诉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事实上,实践中确有相当一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31.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式承认了再审补充性原则在管辖权异议领域的适用,[23]实际上以新证据为由启动再审程序也必须恪守此原则,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持有新证据却放弃上诉的 ):13-19. [24]李浩.民事再审程序的修订:问题与探索兼评《修正案(草案)》对再审程序的修订[J].法律科学,2007,(6):13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2.html -
了解详情
从程序的角度进行解释,将诉权界定为一种广泛的程序权利。有学者认为:诉权是当事人双方就其民事法律关系的争议而进行诉讼,实施诉讼行为,以维护其 之重构》,《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 [13] 参见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1页。 [14] 参见何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32.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逐渐减弱当判决获得完全效力时,这种不确定性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法律关于该纠纷的权威性判定。裁判一旦生效,就不仅凝结着双方当事人、法官和其他 则处于边缘。应该说,这样一种排序体现了现代民事诉讼程序在平衡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个案公正与法律安定诸价值时的基本取向,同时也与西方法治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6.html -
了解详情
的安排。惟有如此,看起来背道而驰的两种改革理路才能相安无事并且相辅相成。 第二是民事诉讼基本保障的国际化问题。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人们认识到,为了维护交往秩序 并缺乏保障其运作的配套措施(参见章武生等著:《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程序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54-556页)。实践中,由于受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3.html -
了解详情
重构,有学者主张取消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和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的方式,将再审程序的启动权交由当事人行使。[1]笔者十分赞同取消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但认为抗诉 和制约;(3)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民事诉讼,如何将其纳入诉讼程序寻求法律解决目前还存在空白,而在强调个人利益本位的资本主义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