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这种现象。另一方面,即使按照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来处理这种现象,只会导致案件的处理过于复杂。这不仅因为理论上对抽象的事实错误的处理原则存在争议,而且还因为 财物的占有;盗窃罪与抢夺罪都是不法取得他人占有的财物的行为。从客观上说,刑法上的占有是指事实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支配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754.html -
了解详情
【正文】 所谓犯罪,是指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将违法性(在刑法上被禁止)与责任(能够认定非难可能性)予以区别,各自作为独立的犯罪成立要件。 不法财产利益,以欺骗、扭曲或隐瞒事实的方法,使他人陷于认识错误之中,因而损害财产的,处;我国刑法第266条对诈骗罪的规定属简单罪状,没有将事实明确订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812.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教义学 所谓犯罪,是指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将违法性(在刑法上被禁止)与责任(能够认定非难可能性)予以区别,各自作为独立的犯罪成立要件 不法财产利益,以欺骗、扭曲或隐瞒事实的方法,使他人陷于认识错误之中,因而损害财产的,处;我国刑法第266条对诈骗罪的规定属简单罪状,没有将事实明确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656.html -
了解详情
丧失侵害能力。在以上三种情况下,正当防卫人之所以必须停止防卫行为,是因为客观上已经不存在危险,或者不需通过正当防卫排除其危险。 (五)防卫限度 正当防卫的 。 4.评析意见 本案涉及假想防卫的认定及处理问题。在刑法理论上,假想防卫是指基于主观上的认识错误,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却误认为存在,因而对臆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08.html -
了解详情
丧失侵害能力。在以上三种情况下,正当防卫人之所以必须停止防卫行为,是因为客观上已经不存在危险,或者不需通过正当防卫排除其危险。 (五)防卫限度 正当防卫的 。 4.评析意见 本案涉及假想防卫的认定及处理问题。在刑法理论上,假想防卫是指基于主观上的认识错误,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却误认为存在,因而对臆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03.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不作犯都是间接故意。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间接故意也可以是作为的。比如甲开枪欲打一只野兔,在开枪前发现乙跑过来, 都是相互依存的。一个要素的丧失,导致所有要素在本系统内无效,导致整体丧失。既然刑法上的行为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那么,这个整体的特征又是什么呢?系统论认为,所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7.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由于该受害人主观上不存在认识错误,这样,受害人的行为就具有了形式上的违法性,再加上受害人无权实施正当防卫,因此,在 履行注意义务的情况、行为人履行注意义务的能力。它也是判断过失行为是否需要进行刑法上的非难的重要根据。行为人的能力本来达不到规范的注意义务标准,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73.html -
了解详情
肯定一种既遂的强奸。这是不正确的。这名无罪责能力的强奸犯对人身的认识错误,对在原因自由行为中还有罪责能力的行为人来说,是一种构成行为差误,因此 :《刑法总论》,弘文堂2005年版,第270271页。 [9]林山田:《刑法通论》(上),2001年作者自版,第301页。 [10]许泽天:《原因自由行为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12.html -
了解详情
肯定一种既遂的强奸。这是不正确的。这名无罪责能力的强奸犯对人身的认识错误,对在原因自由行为中还有罪责能力的行为人来说,是一种构成行为差误,因此 :《刑法总论》,弘文堂2005年版,第270271页。 [9]林山田:《刑法通论》(上),2001年作者自版,第301页。 [10]许泽天:《原因自由行为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317.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在盗窃罪的客观要件中承认盗窃行为可以具有公开性,在盗窃罪的主观要件中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在秘密窃取。但许多教科书混淆了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5]本文认为通 即行为人自认为被害人未发现取财,此主观对事实的认识与客观上被害人已发觉取财不符。刑法理论认为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有时可能阻却犯罪故意,例如客体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