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相对较大。原因从表层看来,举证困难是适用该救济方式的直接障碍。一方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等行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并不一定是有形的、可视的 的经济状况和赔偿义务人的经济能力。 有学者确定赔偿标准为: 一类是过错方采取暴力或者其他不法手段殴打、残害、虐待、遗弃对方,造成人身伤害等不良后果,建议离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024.html -
了解详情
评价来控制,国家强制力量不宜介入其中,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然而实际上,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也会发生人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而过错赔偿规则作为民事责任制度的 权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就可以有效地运用民事制裁手段制裁重婚、“包二奶”、家庭暴力等违法行为,并在经济上予以制裁,对受害一方给予一定的补偿,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51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危害结果越来越严重。由于未成年人本身自制力、判断力较弱,平时容易冲动,暴力倾向比较强烈,案件性质较为严重,且表现为明确的犯罪动机,作案手段十分残忍 ,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的犯罪在中学校园犯罪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此外家庭暴力、家庭破裂、父母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735.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解释时,应进一步拓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以保护婚姻家庭中权利被侵害或利益受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拓宽请求权主体范围 受到 离婚配偶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父母,即使配偶离婚的过错原因不是对配偶一方父母进行家庭暴力或有虐待、遗弃的行为,他(她)们因子女离婚同样会产生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99.html -
了解详情
明文规定。但学说判例均承认离婚损害之存在。① 长期以来,我国未采用婚姻契约理论,婚姻家庭方面的关系虽然也涉及财产内容,但主要是人身关系,而不是契约关系。 。 3、过错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配偶一方实施的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过错行为,必须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造成无过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88.html -
了解详情
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的伤害后果达到何种程度进才可以认定为家庭暴力? 二、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认定。 三、要求结婚 婚姻法的体系更加科学,可操作性得以提高。但由于法律作为规范性文件的局限性,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复杂现实及审判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修改后的婚姻法在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12.html -
了解详情
的词语表述,是反映离婚问题的全貌,用语也比较准确。 2. 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婚姻家庭状况 现阶段我国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婚姻作为物质生活共同体的作用远远大于作为精神 配偶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父母,即使配偶离婚的过错原因不是对配偶一方父母进行家庭暴力或有虐待、遗弃的行为,他(她)们因子女离婚同样会产生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396.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问题,这样一来法律覆盖面相对变的狭隘。 (二)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范围 我国婚姻家庭法虽然以婚姻法命名,但却属于广义的婚姻法。我国婚姻法不仅调整夫妻这一婚姻 权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就可以有效地运用民事制裁手段制裁重婚、包二奶、家庭暴力等违法行为,并在经济上予以制裁,对受害一方给予一定的补偿,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34.html -
了解详情
。现实中,通奸、第三者插足等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成为许多家庭破裂的导火线,甚至引发刑事案件,危害社会稳定。对此行为仅仅依靠道德约束、舆论 直接受害人受到侵害,因而享有法定的扶养损害赔偿请求权。⑦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未受到家庭暴力侵害的配偶并不是该侵权行为的赔偿主体,让不享有赔偿权利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4.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予 年5月出版 九洲出版社 第1213页。 ③摘自张理著《用法律保护自己家庭法律指南》1997年4月出版 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7879页。 ④摘自曹诗权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