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组合而成的。在心理要素方面,行为人对其行为性质、结果及行为与结果之因果关系有认识。在规范要素方面,必须足以认定行为人实际发生的心理活动有缺陷,以及 可能性作为阻却责任事由,因为在有些情况下,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的认定本身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仍然值得探讨。对于故意的作为行为和故意的纯正的不作为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00.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第141条(生产、销售假药罪)规定以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该罪的构成要件,属于具体危险犯,但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过程。因此,行为人无须知道损害,也无须建立起因果关系,只要是自己的风险决定违反刑法的风险规制,即应负起刑法上的法律责任。[17]在以上论述中,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7.html -
了解详情
年《刑法》第141条(生产、销售假药罪)规定以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该罪的构成要件,属于具体危险犯,但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过程。因此,行为人无须知道损害,也无须建立起因果关系,只要是自己的风险决定违反刑法的风险规制,即应负起刑法上的法律责任。⒄在以上论述中,没有预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3.html -
了解详情
防止量刑误差。[40]这颠倒了定罪量刑的位阶关系,且无异于公开认可对犯罪构成要件实质性的抛弃,认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远离,很难想象该立场下的法庭 林主编:《犯罪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1页。 [38]如法院决定是否立案时能否考虑行为人人格,在其后定罪中为何不能考虑犯罪人格等问题,毕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13.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犯罪并具有可罚性。坚持这一学说的多是客观主义的刑法学者,这是因为以行为为中心的客观主义刑法理论重视构成要件的定型性。反映在共犯领域,就是主张不能单独认定 行为及行为生成的结果负责,而对和自己行为无因果关系的结果不负责任。在惹起说内部,由于学者们对共犯的不法是否相对理解不一,因而有纯粹惹起说、修正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51.html -
了解详情
,实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刑法的共性。 不过,由于英美法系犯罪构成理论将一般与个别一分为二,二元对立,此消彼长,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合法辩护能够成立与否。 而言,危害行为的客观要素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的时间危害行为的方式、危害行为的手段等;而危害行为的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7.html -
了解详情
有大量词语属于原型范畴,这些词语广泛分布在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犯罪对象、数额和情节、主体身份、主观方面等所有犯罪构成要件中。从词性上说,这些属于原型范畴的词语多 确定其类属时,只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根据其和核心事实的隶属度,确定其是否构成犯罪、到底属于何种罪名。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法律解释者前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92.html -
了解详情
呈现互补互证的并联关系。站在证明的立场上,各构成要素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证明视角,从不同视角展开证明活动,证明结论将最终分别回流到是否构成犯罪这一定罪中心。 证据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反映上述一般性侦查规律的证据,即固定危害结果和确定因果关系的证据,明确归口进而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证据;一条是案发领域的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7.html -
了解详情
呈现互补互证的并联关系。站在证明的立场上,各构成要素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证明视角,从不同视角展开证明活动,证明结论将最终分别回流到是否构成犯罪这一定罪中心。 证据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反映上述一般性侦查规律的证据,即固定危害结果和确定因果关系的证据,明确归口进而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证据;一条是案发领域的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6.html -
了解详情
呈现互补互证的并联关系。站在证明的立场上,各构成要素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证明视角,从不同视角展开证明活动,证明结论将最终分别回流到是否构成犯罪这一定罪中心。 证据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反映上述一般性侦查规律的证据,即固定危害结果和确定因果关系的证据,明确归口进而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证据;一条是案发领域的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