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的理解与适用 郭 瑞 曹 柯 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因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但二审判决不仅没有减轻其责任,反而还加重了上诉 人责任,也不能够认定二审裁判错误,这样才能打消审判人员对适用“上诉不加重”原则的顾虑; (三)“上诉不加重”原则只适用于上诉人,对被上诉人不能使用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9.html -
了解详情
就向党委、人大及法院领导信访或向新闻媒介寻求舆论支持,以期引起各方对案件的关注。而且一审法官甚至有关业务庭庭长,为减少“错案”,提升“政绩”也会在案件上诉后 之间的私权争执,所以,西方国家历来重视诉讼程序,强调私法自治原则,当事人主义是其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评价诉讼模式的优劣,首先就要看其是否能保障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html -
了解详情
生诉讼法之法律关系。”[9](见图3) (附图 {图}) 4.法律状态说 此说的首创者是德国法学家高尔德斯密德(Goldschmidt),一译格努托修米托。 “希望”,义务也是实际的,它与“恐惧”无缘;其次,民事诉讼的“核心”并不是“当事人之间在诉讼法上的期待权(希望)和负担的交错”,而是当事人和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74.html -
了解详情
,但检察机关以其他方式进行民事诉讼监督,尤其是以参与民事诉讼的形式进行监督的动向不容忽视。这样,就使得民事诉讼活动在原有的当事人之外又增加了检察机关,这 法学、司法制度》,2002年第3期,P41。 ② 宋朝武、黄海涛:《外国民事检察制度初探》,《人民检察》,2001年第11期,P61。 ③ 章武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70.html -
了解详情
生诉讼法之法律关系。”[9](见图3) (附图 {图}) 4.法律状态说 此说的首创者是德国法学家高尔德斯密德(Goldschmidt),一译格努托修米托。 “希望”,义务也是实际的,它与“恐惧”无缘;其次,民事诉讼的“核心”并不是“当事人之间在诉讼法上的期待权(希望)和负担的交错”,而是当事人和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8.html -
了解详情
生诉讼法之法律关系。”[9](见图3) (附图 {图}) 4.法律状态说 此说的首创者是德国法学家高尔德斯密德(Goldschmidt),一译格努托修米托。 “希望”,义务也是实际的,它与“恐惧”无缘;其次,民事诉讼的“核心”并不是“当事人之间在诉讼法上的期待权(希望)和负担的交错”,而是当事人和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0.html -
了解详情
生诉讼法之法律关系。”[9](见图3) (附图 {图}) 4.法律状态说 此说的首创者是德国法学家高尔德斯密德(Goldschmidt),一译格努托修米托。 “希望”,义务也是实际的,它与“恐惧”无缘;其次,民事诉讼的“核心”并不是“当事人之间在诉讼法上的期待权(希望)和负担的交错”,而是当事人和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1.html -
了解详情
的科学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诉目的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时间意义。 (三)研究民 学者的著述,仍然可以从中闻到纠纷解决说的气息。美国学者的议论大致将诉讼视为当事人实现权利的最终手段,他们主张,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纠纷,消除当事人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13.html -
了解详情
以当事人与法院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民事诉讼模式,可以把握民事诉讼的基本走向。。尤其是,民事诉讼模式是以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权限配置为研究基点,而这一 民事诉讼程序的优化。程序不仅仅是作出某决定或得出某一结论所经历的过程或手续,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各主体对形成决定或结论所能起到的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11.html -
了解详情
对这一点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目的,2、国家设立民事诉讼要遵从当事人的诉讼目的,另一方面国家还可能有诸如维护和实现法秩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2页 [4]:参考杨荣馨编,《民事诉讼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15-17页 [5]:谷口平安著,《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