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条件的立法规定发挥到了极致,含有客观处罚条件的罪名远远超过德日刑法。但客观处罚条件在犯罪论体系,乃至刑法学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的规定仍系属构成要件要素,因为本罪重在行为人事后成为公务员或仲裁人后履行其职务上行为。[1] 笔者赞同甘添贵教授的观点,该条中所规定的而于为公务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950.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02期 【摘要】我国现行刑法并未对商业贿赂犯罪规定单一的罪名,严格来讲,商业贿赂犯罪并非刑事立法意义上的法律术语。虽然现行《刑法》 之一,其在预防腐败的问题上法网之密、对任何形式的可能损害公职人员职务廉洁或公平竞争的腐败行为均予以打击不能不说是其建设廉洁国家的法律保障。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62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他们行为的共同性并没有体现在受贿行为中。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受贿犯罪的客体是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因而受贿犯罪的本质特征表现为权钱交易。受贿犯罪权 ,《人民司法》2006年第9期。 [15]参见周道鸾、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927页。 [16]张明楷:《受贿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56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他们行为的共同性并没有体现在受贿行为中。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受贿犯罪的客体是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因而受贿犯罪的本质特征表现为权钱交易。受贿犯罪权钱 问题》,《人民司法》2006年第9期。 ⒂参见周道鸾、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927页。 ⒃张明楷:《受贿罪的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556.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对挪用资金与挪用公款罪的划分在1997年之后已明确首先以身份论罪,而后再以犯罪对象是否系公共财产进行区分。该案被告人刘必仲主体身份既已不符,似无讨论犯罪对象 挪用公款案中的多数罪名并不涉及侵犯财产罪一章,反倒契合现行《刑法》公共财产条第2款本旨,尽管理由仍然未变。在潘勇、王伟职务侵占、虚报注册资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1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对挪用资金与挪用公款罪的划分在1997年之后已明确首先以身份论罪,而后再以犯罪对象是否系公共财产进行区分。该案被告人刘必仲主体身份既已不符,似无讨论犯罪对象 挪用公款案中的多数罪名并不涉及侵犯财产罪一章,反倒契合现行《刑法》公共财产条第2款本旨,尽管理由仍然未变。在潘勇、王伟职务侵占、虚报注册资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11.html -
了解详情
。 二、从现实执法情况看受贿罪规定的缺失 刑法典第385条规定的是最一般的受贿犯罪,在该罪名之下统辖了三类普通受贿行为:索贿、非法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 即将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人,利用将要担任的职务之便,要求、约定、或者收受贿赂的行为。日本刑法有类似的规定,但在罪名的设置上,其称之为事前受贿罪。反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35.html -
了解详情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在反腐倡廉呼声日益高涨时立法者出于反腐败的功利而设置的一个罪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目的是司法救济,是为了补救国家工作人员以非法 资料: [1]参见赵长青《中国刑法教程》(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30页 [2]参见陈兴良《职务犯罪认定实务全书》[M]中国方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1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其行为就不可能成立贪污罪。应该说,刑法分则的贪污贿赂罪部分绝大多数罪名都是纯正身份犯罪。而非纯正身份犯,是指特殊身份不影响定罪但影响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47页。 (7)潘伯华:《混合主体勾结职务犯罪处断原则探讨》,《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 作者:张连华 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