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加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后,最后再由检察机关对由刑事和解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罪事实审查、和解自愿性与真实性审查等,然后再对协议内容进行确认,作出相对不起诉的 此时和解协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为了保证程序的安定性,一般情况下反悔不予接受。只有在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刑事和解过程和结果没有事实基础,或者存在强迫和解、恣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82.html -
了解详情
出的判断。在这个意义上,鉴定人本身是局外人,他与案件的联系只是基于委托或聘请而产生,并非有天然的联系。可见,鉴定结论从证据的存在和 出版社,1999.P232、P241、P273。 [10]樊崇义等.刑事证据前沿问题研究(续)[A].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二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39.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机关投案,并自愿置于其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并最终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如果犯罪分子就近向所在单位、城乡基层机关或其他有关人员投案,也可 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以至判刑,是因为他们犯了罪;追究刑事责任,是因为司法机关已经掌握了其犯罪事实和证据,如果其本人出于悔过,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尚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80.html -
了解详情
的某一局部事实或个别情节,而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2)间接证据的证明方式必需有一个判断和推理的过程。由于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受贿案件证据形式单一这个特点,决定了受贿案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搜查、审查、认定证据的难度。(2)取证难度大。在受贿案件中,证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行贿人事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45.html -
了解详情
立案受理;庭审时法院法官只对证据的关联性和可采性审查判断;定罪量刑时人民法院对裁判结果应该达到事实的排他性证据的确实充分的证明程度。对于不同诉讼主体的证明 ,同时也是一个不可避免地收集调取新的证据的过程;《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辩护律师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笔者认为,在自诉案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01.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将案件提交治安法院预审。经过预审法庭的审查,如果预审法官认为检察官的起诉具有足够的证据,即作出向刑事法院移送起诉的决定。之后检察长必须任命大律师出庭支持 法官的主要精力在于认真了解双方提出的证据、通过主询问和交叉询问所反映出的案件事实及双方的主张,判断证据的真伪和案情的证明程度,扮演好裁决者角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46.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还是为了最终证明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所以,对证据的查证属实只是一个中间环节,这一中间环节的属性只是办案人员的思维加工、审查判断的认识过程,是对证据综合分析 作为众所周知的标准。 台湾学者陈杆生所著《刑事证据学》也持此观点。他把经验法则分为一般经验法则和特别经验法则。一般经验法则是指一般人由日常生活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2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政策实践不仅需要理性知识,更需要超理性的直觉、判断、灵感。最后,刑事政策学最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批判性和建议性。就广义刑法而言,无论是对于实体刑法 先生在1999年中国犯罪学年会(常州)上所作的主题发言中提出。 参考文献 [1]刘仁文,论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10.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1996年《刑事诉讼法》把审前的实质审查修改为形式审查,只要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同时,向人民法院提交证人名单、证据目录和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照片, 即使被告人在内心里已经认罪、悔过,但是由于单纯的内在反省难以判断,所以被告人保持沉默的行为往往被视为消极抵制教化的外在表征,教化型庭审必然会采取各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57.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然状态和自然延续。(二)无论是羁押实施或延长,均不存在中立司法机构的审查和授权,而由侦控机关自行决定或批准。(三)羁押场所完全由公安机关控制。[ 将技术侦查、秘密侦查等法外侦查手段尽快纳入刑事诉讼立法,不仅解决了权力的合法性、正当性问题,而且增强了由此获取的侦查证据的可采性、证明力;严禁刑讯逼供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