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国家公职人员、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提出要求,有力地促进反恐怖斗争的顺利开展。 三、刑法在反恐怖斗争中的局限 为应对恐怖主义的严峻威胁,世界各国和地区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0页。 [11]关福金、杨书文:《论刑法的功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 [12][美]沃勒斯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527.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择一关系之外,还包括包容关系。(2)中国刑法中的择一关系具有不同于大陆法系刑法的自身特质。 (一)特别关系 一个行为同时符合一般法条和相关的特别 卖淫罪包容强迫卖淫罪、引诱、容留卖淫罪,抢劫罪包容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以及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包容妨害公务罪。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57.html -
了解详情
大火案;共同过失;分别处罚;部分行为全部责任 内容提要: 共同过失行为作为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客观要件,其主要依据源于刑法理论中的行为共同说。共同过失不应具有 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作为新址办下设安全生产监督组组长,知道新址办在央视工地组织燃放烟花,却未加以阻止。(4)邓炯慧,原央视新址办综合业务处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261.html -
了解详情
该过失行为产生的原因往往体现为介入了数个被组织起来的人的行为;再如,在过失行为导致结果的过程中,会出现负伤者、急救者、医生等介入因素,这些在制度上 参见[日]山中敬一著:《刑法中的客观归属理论》,成文堂1997年版,第432页。 ⑸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客观归属论可适用于举动犯、行为犯、危险犯和结果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770.html -
了解详情
学阳书房1981年日文版,第2425页。)新过失论目前成为德、日刑法中的通说。可以看出,能否确认行为人的行为有错误,即违反客观注意义务,是构成要件 组织日益扩大、社会生产日益现代化,因组织活动失误而发生的灾害事故,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新新过失论主张根据行为人在企业中处于监督、领导地位,确定其避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600.html -
了解详情
支持与宣扬而违反法律规定持有的,追究刑事责任。 现如今我国有关反恐方面的立法即以《反恐法》与上述的刑法中的相关条款为主,特别是本次关于《刑法修正案( 反恐怖主义的认定主体 在2015年12月我国《反恐法》公布和实施之前,我国只在刑法中第一百二十条设置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并没有安排专门的指挥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856.html -
了解详情
、勒索财物或者提出要求的行为在绑架罪中的地位和作用――――――8页 四、关于完善绑架罪的建议――――――――――――――――――――9页 绑架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严重事罪名之一。本 。这样,一方面,对绑架案件中向人质以外的人或者组织勒索财物的人可以定为主犯,让其承担较重的刑事责任(这并不意味着将其一律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5385.html -
了解详情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由此可见,我国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又可以分为以下4种 人员: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2778.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问题上,不仅包括了主体和主观要素(是否是事前通谋的犯罪团伙或有组织犯罪团伙实施)、行为方式(是否索要贿赂)、犯罪数额(是否数额巨大)、是否违反职责义务( 责任,则应统统划归行政或民事责任范畴。[27]这一观点在限定刑法中的犯罪圈的同时,也一并否定了财产刑的独立价值。 众所周知,贪污受贿罪属于典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5082.html -
了解详情
能被看做是法益。[25]这与英美刑法中(前述的意大利刑法中的理论也认同此点)归纳的损害原则(Harm Principle)、冒犯原则(Offence Principle 论证渊源,还可以为刑法中立法法益的存在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法律效力事实。其理由在于:第一,对于法益没有造成侵害的行为显然也不能上升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4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