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危险犯形态之后,如何认定行为与危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则较为棘手。为此,有学者提出应当适度地引进西方刑法中的责任推定原则,即将疫学上的因果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 [15]王灿发.我国惩治环境犯罪立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1996,(1):89. [16]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946.html -
了解详情
本性或规律性。量刑相当性使得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中得到确证。正如贝卡里亚曾说: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 .法商研究,2010,(2):3. [8]朱华荣,苏惠渔.略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J].求是学刊,1980,(1):103. [9]王作富.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752.html -
了解详情
直陈着一种事实:有犯罪这个因,就必有刑罚这个果。罪刑关系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而罪刑关系这种因果关系是犯罪和刑罚这对法律现象之间的当然连接。正是 的。 余论 我们一直要求着每个公民都应实施刑法适法行为而形成了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话题,但我们必须摆正一种位次关系:先是刑法可被期待,然后才能提出公民的刑法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644.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以及行为,分述如下。 ( 一) 作为结果要件的侵害、妨碍或危险 侵权预防责任的结果要件不是损害,而是侵害、妨碍或危险(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 性,亦即,请求权人无需证明行为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 三) 被忽视的因果关系要件 在传统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指的是致害法律事实( 过错或危险) 与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111.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行为与本罪行为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由于行为人是根据客观现象因果关系规律性选择、确定并实施本罪行为与他罪行为,所以,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也必须且能够 ,数个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牵连关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其涵义包括:一是因果关系是产生牵连意图的前提,因果关系反映到行为人的主观意识中才能形成方法或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868.html -
了解详情
受刑法学者的关注。间接正犯作为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大陆法系的刑法学者已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而且有些国家已经将其上升到立法层面,在各自的 因果关系中断的一种排除情形,即指在因果关系进行中,介入一定的自然事实或他人的意思自由行为,从而使原有的因果关系中断。在利用无责任能力者或无故意者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663.html -
了解详情
周文在注释[7]指出: 赞成结果无价值,就应该在因果关系上坚持彻底的条件说。但是,由于条件说所确定的因果关系范围过于广泛,况且,在出现介入因素的场合, 、手段,进而造成法益损害才具有违法性,那么,就完全可以认为行为和结果在刑法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同时肯定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才能得出违法的站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287.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与曾某的死亡后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法院认为宋某的行为已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很显然,在此案中,法院对于因果关系的判断,采取的是 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5156页。 [8]参见[日]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第四版),成文堂1994年版,第18页。 [9]参见苏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17.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作用,与曾某的死亡后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法院认为宋某的行为已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很显然,在此案中,法院对于因果关系的判断,采取的是条件 .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1年5月14日。 ⒀参见[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12.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义务的实质是事实性因素,也即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因果关系能否现实性的具体支配,而能否现实性的支配,是指这种支配行为现实存在并且具有排他性。应该说黎宏 中的保证人即负有作为义务之人,与我国刑法中的作为义务人实际上只是称谓不同,在实质上并无两致。 [6]冯军:《刑事责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0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