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定可能带来的后果看得更清楚,分析得更明晰。但是,问题是为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切肤之感的东西,无法表达出来?为什么,一到“学术”分析就同生活 追究制’的误区”,《法学》,1997年3期,pp.4-10;关于错案追究制的制度影响,可参看,苏力:“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70.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且不说有什么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的影响,就是一个完全公正、正直的法官裁判案件,如果法律不具有可操作性,也会造成很 的商品当中按照指令性计划管理的是11种,到了98年是10种以下。试想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产品、商品何止若干万种,其中只有不到10种是指令性计划管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980.html -
了解详情
,伦理关系,价值关系进行论述,[10]缺乏对认识论系统完整的论述。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中国哲学经验性的判断,正如金岳霖教授论述的,“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 的“春秋折狱”便是司法审判中重视判例制度的明证,民法典颁布前,支配人民生活的“几乎全赖判例”,因此“判例势力之伟大,实无可争辩。”他把成文法与判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0.html -
了解详情
所给出的符号或信号中选出的统计概率”⑥。这个定义可能略显抽象,但是信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一种与人才、资金、 使用了真实姓名,致使该人家的养女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从而给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尽管法院最后还是以侵害公民名誉权判处该媒体败诉③,但是这种“比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23.html -
了解详情
本是在市民社会之中,而不是在政治社会中。政治社会中的需求对于人的正常生活而言是可多可少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而市民社会中的需求则是人们须臾不可 。三、民法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我们必须承认东西方在文明观念与制度方面的差异。每个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国民素质、传统文化都会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99.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从而在事实上将超出公示合理范围(注意义务)的成本排除在市场交易的正常信息搜寻成本之外。在这个意义上,物权公示原则就是物权法对于信息不对称的某种 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伦理观念。其实民法上某种制度的生成,无论是自然演化还是人为建构,都很难绝对说是经济逻辑的必然还是伦理观念的影响。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60.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8条规定:“一方擅自堵截或者独占自然流水,影响他方正常生产生活的,他方有权请求排除妨碍;造成他方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的,那么水利主管部门能否代表地方利。益提起诉讼呢?我们也注意到,实际上还有许多政府部门(如基本建设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业生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51.html -
了解详情
对他们的生活安宁享有一种权利,并且有权排斥他人对他正常生活的骚扰,这样一种权利的侵害也是对隐私的侵害。所以,国外有的判例里面对电话的骚扰、往别人信箱 的保护,但可以通过其它的补救方式来对它提供救济,这并不影响我们在法律上确认法人人格权。所以,在我们的民法典草案确认了法人的人格权主要是三项;一项就是名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69.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性在于,依据一种纯理论分析,近代财产关系可分为人能立即把财富直接用于自己生活之关系(即人与物之关系),以及经他人行为能与将来获得财富之关系( 却未必不具有财产价值(法人名称权、自然人肖像权有可能价值连城)。[25]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不同本质。物权与债权也如此:财产关系之静态与动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0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立法的需求不足;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限制了民法的发展;封建宗法制度影响了民法的发展;儒家“重义轻利”思想束缚了民法观念的发育。新中国建立后的一 一定基础,能够为制定民法典提供学术支持。中国未来的民法典唯有忠实于我们的生活和体验,惟有包含了我们对于民法的独特诠释和理解,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才能符合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