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规定得比较粗糙。对于有利于行为人的习惯法是否可以采纳并没有原则性的规定。习惯法中的授权性规范只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上升为刑法规定,而大量的其他授权 。 从罪刑法定出发,应当排斥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的适用,但是扩张解释是否允许则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 大陆1997年刑法排斥了类推解释,但是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19.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与量刑规范化 (一)补偿原则概说 刑事犯罪后,刑事被告或其亲属对被害人是否作出赔偿,赔偿到什么程度,也应当成为量刑必须考虑的要素。以此为指导 现行司法政策的重点指向。 [19]此处的防卫行为,并不等同于现行刑法概念上的正当防卫。 [20]现行我国主流刑法观点认为,要改变传统经验量刑法为定量量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68.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由其实施。但前经宣告无罪,不应再受审判(autrefois acquit)、正当防卫、受胁迫、豁免则属于这种严格意义上的辩护。[8]这一观点实际上将部分 证据的责任就转移到了被告人一方;被告人完成该证据责任后,法官基于证据判断是否将该其主张作为争议问题提交陪审团裁决,若提交陪审团裁决,则通常由控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30.html -
了解详情
在案例分析时,应当注意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构成的犯罪之间的界限。 7、正当防卫的。即: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的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 5、行为人的身份。要特别注意行为人的身份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不同的身份会影响对行为人的定罪和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52.html -
了解详情
对待,认真加以分析,结合被告人的犯罪故意、引起犯罪的原因、社会危害性的大小或是否造成了社会危害性,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程度,案发后对被害人及其亲属遭受的经济损失 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致人严重残疾)罪。伤害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作为,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而伤害他人,或因治疗上需为病人截肢,或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允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76.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适用缓刑两类,具体而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宣告缓刑:其一,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其二,丧失危害社会能力的聋哑人、 表现以及个人情况,足以令人相信犯罪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法院决定是否宣告,各种从宽情节、悔罪表现,以及犯罪人的性格特征的社会危害性,生活经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28.html -
了解详情
),然后才考察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责任能力、违法认识、期待可能性,之后再考察整个犯罪过程是否情节恶劣或者多次行为,最后再作实质性考察,根据行为人行为时的状况,分析行为人虽然造成危害结果,但是是否处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者有被害人同意等等。从这一顺序可以看出,最初纳入我们视野的就是造成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06.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的形成。[34]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犯罪论体系作阶层式思考,意味着应当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先作形式判断,后作实质判断,这在刑法规范与社会伦理规范之间建立 混乱。[36]在司法实践中,这种唯犯罪构成论的思维模式,往往使刑法明文规定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之外的正当化事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功能自然就得不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51.html -
了解详情
说服陪审团裁定被告人有罪的责任。说服责任实际上只是针对陪审团裁判的事实,即被告人是否有罪的问题。虽然有时被告人的肯定性辩护也应由陪审团裁决,但是被告人 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区别,也决定了被告人证明责任的差异。美国要求被告人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不在现场、精神病等实质性辩护理由,应当提出证据并达到优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5.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假如将构成要件作为违法类型的话,该当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是违法的行为,反之,正当防卫等就是不该当构成要件的(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论)。这样,犯罪论就 来确保违法性评价的固有内容,防止违法性评价空洞化,避免使违法性评价变成仅仅是进行是否存在违法性阻却事由的评价,进而保证确认犯罪的评价要经过构成要件符合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