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三)、审查诉讼主体职能。法院对于没有参加诉讼的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有权通知其参加诉讼,当事人也可以自己申请参加。追加的 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5、坚持审前准备活动与审判活动并重原则。构建和改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必须充分认识“一步到庭”审判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这种审判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5.html -
了解详情
状由原告送达被告,被告于20天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记载被告对原告各种请求的自认或否认内容。除非被告提出关于管辖权异议或驳回诉状等申请,提交答辩状是被告 的诉讼阶段,是由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最先规定的,它是美国民事诉讼的重要标志。“发现”的主体是双方当事人及其律师,“发现”的手段有五种:(1)笔录证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6.html -
了解详情
复审等内容作了规定。[13]《欧洲共同体商标条例》第99条也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成员国法院,包括共同体商标法院,就共同体商标或共同体商标申请,如果该申请 和必要性。 (二)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披露规则的发展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5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对此规定,一般都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63.html -
了解详情
于双重涵义对举证责任进行阐述。[38]一般认为,大陆法系举证责任双重含义说的首创者是德国学者尤里乌斯·格尔查(JuliusGlaser)。他在1883年出版 。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主张权利的当事人,应对权利存在的法律要件事实负举证责任;主张权利因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62.html -
了解详情
,但检察机关以其他方式进行民事诉讼监督,尤其是以参与民事诉讼的形式进行监督的动向不容忽视。这样,就使得民事诉讼活动在原有的当事人之外又增加了检察机关, 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再审法庭。”因此,在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再审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应该有检察人员出庭。《规定》第四十五条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60.html -
了解详情
年奥地利与塞尔维亚缔结了有关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互惠、判决相互执行、遗产继承、监护和公文证明的条约。19世纪末开始出现国际民事诉讼的多边公约,如1890年《 昕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43页。[13]沈湘平:“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载《现代哲学》,1999年,第2期。[14]参见《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6.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的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以后,该判决便具有了形式上的确定力。判决所具有的这种形式上的确定力,使得任何法院都无权撤消或变更该判决。另一方面,已经发生 的程序,但再审程序仍然是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适用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处分原则。再审程序的启动是因为当事人积极地处分了自己的申诉权。只要这种权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3.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际运用也比德国慎重得多。在法律直接为当事人提供向对方或第三者收集证据及其他信息的手段这方面,美国民事诉讼的发现程序无疑走得最远。这项制度很大 。辩论兼和解由于争点整理等准备活动与调解能够融为一体、以及非公开场合“背对背”方法的频繁采用等特点,一方面因其形式灵活方便而受到法官欢迎,另一方面也因孕藏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定位的弊端主要在于:1、游离了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减少当事人的讼累,实现诉讼经济的目的。因此,它需要在确认刑事被诉 之诉在审判程序上具有同步性。即使被诉主体未实施犯罪或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也不影响民事部分一并作出裁判。但刑、民之诉分离后,其审判程序上的同步性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条款,理论上和实务中一般都认为,我国民事诉讼实行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也即当事人不仅可以在庭审前提出证据,而且也可以在庭审过程中提出 了变化,故有必要重新指定举证期限。[1](P203)对于上述规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是:其—,在上述情况下,只规定了法院可以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