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的脚下,变为以权谋私的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三、企业改制过程中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1、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党性教育。加强对国家公务人员的廉政 职务犯罪的社会大环境,取得群众在心理上和舆论上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支持,敢于同不廉洁的行为作斗争。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20.html -
了解详情
大要案,必须按照中央的指示以发生在“三机关一部门”的贪污贿赂案件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为重点,突出查办大要案。两点论告诉我们,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 。如果忽视小案,只顾大案,势必会纵容大案的增多,因为大案多是由小案发展而来的。职务犯罪行为是一种顽固再现,在个体身上逐步升级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1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的公平正义大打折扣。当然这其中由于各自履行的法律职责不一样,实施职务犯罪的路径也肯定不一样,犯罪行为的方式也是有差异的。笔者根据司法人员职务犯罪 。据2003年两高工作报告:全国共查处违法违纪法官794人,其中52人因涉嫌职务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而检察人员因违法违纪被查处的是424人,其中21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00.html -
了解详情
意图。在我国,将贪污罪的犯罪客体确定为复杂客体,其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次要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是理论界的通论观点。就立法 侵占型的犯罪,导致依据当时已有的犯罪规定无法惩治发生在企业事业单位的侵占行为,往往利用扩大贪污犯罪主体范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随着一部分国营、集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5.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的特定性带来了犯罪分子的“自我保护”功能。犯罪前他们打着“公平”、“合法”执行职务的身份进行,理所当然的不易受到阻碍;犯罪过程中他们实施的是以权谋利、 和预防发展两个方面,培养和树立广大人民群众对遏止职务犯罪行为的信心和决心,促进社会公众参与职务犯罪预防。检察机关要结合举报宣传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61.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法定刑重的罪名定罪。第七种观点为区别对待说。该说认为如果共同犯罪行为的实施是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之便的,应定贪污罪;如果共同犯罪行为仅仅是 共同故意犯罪。正是由于各共同犯罪人之间主观上犯罪故意的联络、沟通,客观上犯罪行为的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使共同犯罪形成了一个主客观相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76.html -
了解详情
个条件之中,或许正是某个看似细小的违纪或违法行为,正是某个监督环节的细小过失,就会形成不久以后某个危害极大的职务犯罪串案、窝案、片案的重要起因。 带来更大范围的灾难性的后果。三、指导我们利用积极效果的“蝴蝶效应”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如前所述,“蝴蝶效应”带来的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也可以作为积极的重要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5.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或授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是受国家机关委托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才能成为职务行为的主体。比如,2002年,某地按照县政府文件要求,为清理取缔辖区内 预防妨害公务犯罪要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治标是要加大对严重妨害公务的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治本则要依靠国家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文明执法,全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63.html -
了解详情
。(四)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强,查处难度和阻力大。行政执法人员的犯罪行为不仅如前所述具有隐形性,而且由于犯罪分子文化素质高,熟悉国家政策法律,对自己的 正确执行法律规范进行宏观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主要是加大查处、审判行政执法人员职务犯罪,行为的力度,惩罚犯罪分子,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行政监督主要是行政执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62.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危害1、犯罪手段的隐蔽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健全, 犯罪。由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不规范的经济行为、经济观念、经济体制是构成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根源。(二)政治根源。我国是一个处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