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拖延一段时间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对这种情况,有人称为借鸡生蛋或短期占有行为。对于这类行为如何认定应作具体分析。一般来说,这种行为与合同诈骗 应当注意划清合同诈骗罪与一般合同纠纷的界限。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是否利用经济合同实施了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2.html -
了解详情
抑制被害人反抗、被害人在不能反抗、不敢反抗或者不知反抗的情况下丧失对财物的占有,而后者的暴力或者胁迫只是致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被害人在仍有意志自由和选择 受到了重大的损害,但即便如此亦不成立犯罪。 [11]笔者认为,取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不过是犯罪故意之意志因素的另一种体现而已,其并未超出客观要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78.html -
了解详情
个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之间一概不能要求同样的要件(比如两个财产犯罪都要求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十分正常的),但是至少不同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特别是核心的要件 被害人反抗、被害人在不能反抗、不敢反抗或者不知反抗的情况下丧失对财物的占有,而后者的暴力或者胁迫只是致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被害人在仍有意志自由和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34.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不影响盗窃罪的成立。如果对某种财物未经物主同意,暂时挪用或借用,无非法占有的目的,用后准备归还的,不构成盗窃罪。构成其他犯罪的,可以将这一 的,应按照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依照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从重处罚。非邮电工作人员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并从中窃取汇票或汇款支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34.html -
了解详情
是相对人因受到追查而要求退还。 6.行为人因想逃避法律制裁退还。行为人索取非法收受相对人财物后,一旦事发,往往以退还财物来掩盖受贿犯罪行为,企图逃避法律 非法占有目的,擅自利用职权将公款取出用于单位业务支出的,或者本人没有非法占有目的,明确将他人送予的财物给单位用于业务支出的,不能以贪污罪、受贿罪论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5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与民事不法行为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作为犯罪行为的盗窃与作为民事不法行为的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行为,究竟应从哪个角度加以区分呢?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对此 着银行的错误。这种不当得利行为一直等到被告人离开广州,行为的性质才转变为非法侵占犯罪。[3] 无论辩护律师的上述观点是否成立,法院都应在判决书中给出必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87.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违禁品,按盗窃罪处理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盗窃违禁品或犯罪分子不法占有的财物也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这种公私财物的特征是:( 取消了此规定。(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盗窃罪故意的内容包括:(1)行为人明确地意识到其盗窃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80.html -
了解详情
大量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的规定,虽然分解了投机倒把罪、流氓罪,但又出现了如非法经营罪等新的口袋罪。所以说,根据刑法规定的粗疏与细密很难得出旧刑法 中需要通过客观行为来认定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就是第192条和第193条明文规定的非法占有目的,乃至一切犯罪中的主观目的,都是根据行为人已经实施的客观行为表现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64.html -
了解详情
既然盗窃罪客观上可以表现为公开取得,为什么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自认为秘密窃取?为什么非法侵入住宅罪在客观上可以表现为公开侵入,而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自认为秘密 过失理论,可以解决我国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许多过失犯罪案件。再如,国外关于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论,也可以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频繁遇到的财产罪问题。同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上的评价,标的物合法与否并不重要。对违禁品或其它非法物品的管有支配也构成占有,对其的非法剥夺将各依客观表现分别构成抢劫、盗窃、诈骗等 物权论(下册)〔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0〕王泽鉴. 民法物权占有〔M〕. 台湾:三民书局,1999. 〔11〕周木丹等. 罗马法〔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