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402页。 ⑶实践中也是以非法占有目的来区分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例如,海浪乳品公司业务员孙静出于为领导 第4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刘明祥.刑法中的非法占有为目的[J].法学研究,2000,(2):4453. [4]张红昌.财产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03.html -
了解详情
(试行)》中规定:个人、国营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同的方式骗取财物,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3]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 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一般认为,合同诈骗罪仅限于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可以通过下列具体的犯罪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佐证:(1)虚构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879.html -
了解详情
(试行)》中规定:个人、国营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同的方式骗取财物,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⑶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 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一般认为,合同诈骗罪仅限于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可以通过下列具体的犯罪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佐证:(1)虚构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874.html -
了解详情
探讨。当然,在讨论金融诈骗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之前,我们还要对理论上金融诈骗罪的目的犯品性稍加论证。 一、金融诈骗罪属于断绝的结果犯 《刑法》分则关于金融 金融管理秩序,而不是财产所有权;最后,从司法实践角度分析,不将主观目的限定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有利于打击金融诈骗活动的。② 第三种观点是折中论,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82.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应属间接故意。? 笔者认为,合同诈骗行为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行为人对损害他人财物这一结果必然持积极追求的态度。就合同诈骗罪而言,其 只有结合行为人主、客观方面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判定其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1)行为人有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086.html -
了解详情
吸收公众存款罪是刑法第176规定的罪名,根据该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 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所列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6766.html -
了解详情
子女升学为由收取了他人19万多,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为由追究刑事责任。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 关系、购买指标等借口索取财物。具有上述两种情形之一的,都会被司法机关认定为采用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 二、证据能否证实行为人存在下列情形。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3502.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2月13日公布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以下简称《解释 纪要》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审判工作实际规定了七种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具体情形。适用本条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382.html -
了解详情
及德清县中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民间借贷、担保合同纠纷案中,明确了民间借贷涉嫌或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一方当事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并不当然影响民间借贷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48.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根据我国《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所谓的敲诈勒索,就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行为人 立法者的原意是对绑架、拘禁他人的行为要区别行为人是否事出有因、师出有名。非法拘禁他人虽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但往往行为人与被拘禁人之间具有各种各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0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