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宪法和1979年、1980年两次修改到1982年宪法四次修改后发展到今天,我国宪法文本经历了长期演变过程。一般宪法文本的结构是:序言、正文和附则。中国 有内在的联系,不能只看到一个条文,要看到条文是一个整体的。如上面分析的宪法第135条的规定中我们可以逐步改变公检法的理念,树立法检公的宪法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270.html -
了解详情
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主席团会议上,对宪法修改的诸多问题做说明{3}。在这个说明中,他们针对性地阐述了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三个主要国情背景。 第一,人民 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监督。但是,他没有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能有效行使监督权的原因进行分析,而是着重从十分广泛的意义上对监督的主体予以分类。在讲到全国人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574.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的途径和程序。”[52]我们也认为,宪法中政策性内容过多是我国宪法频繁修改的一个原因,但目前将有关经济的政策全部修改甚至废除,时机尚不十分成熟,阻力 引[39]. [41]参见文勇:《制度决定论的贫困:对近代中国立宪政治失败的原因分析》载《浙江学刊》1999年第6期。 [42]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9.html -
了解详情
首先要研究制宪权的正当性问题,“研究新中国的制宪权,将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2],有助于揭示新中国制宪权主体、制宪程序的正当 是因为苏联宪法没有规定,再说我们对预算缺乏经验。9.有人主张,增加宪法修改程序一章,以表示严肃和与其他法律不同。经讨论,大家认为,没有必要独立成章。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本文通过对近两年几部基本法律的修改情况分析,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律修改权的行使现状、潜在弊端及产生原因进行探讨。一、行使现状在《立法法》 》1982年第3期。34、彭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事实上,这种困境在我国公司制度中也存在,作为公司人格基础的股东大会无法有效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12.html -
了解详情
警惕宪法司法化讨论中的可能误区,而且能从法律社会学的意义上明了我国宪法制度和宪政进程中面临的悖论,从而给宪法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问题意识,为 分析更有力量。而抵制这种“发明”和“利用”的唯一办法,就是分析这种“人民”的构成。正如在修改《婚姻法》中,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广大妇女”要求制止“包二奶”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46.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权利保护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认为如果批准了游行示威社会肯定是不稳定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树立法治理念,没有从法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回过头来我们想想, 和保障人权开始成为国家价值观。其标志就是2004年的宪法修改。今天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时,大家有不同的概括方式。其实最规范的分析方式是要回到一个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600.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制度的领域,结合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对于中央地方权限争议的发生原因、诉讼提起、诉讼类型、司法审查功能等的分析比较热烈,但在我们看来,需要 地方政策规定、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甚至合宪性的批评上去。在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建议中提出的诉讼类型化问题上,学界主张借鉴域外的机关诉讼类型,发挥法院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73.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来修改草案。易言之,正式的提交就成了一种走过场的手续。上述的宪法修改为民法典草案的顺利通过创造了条件。 由于民法典草案的内容极为庞大,立法团难以 由于宪法变动而导致的夜长梦多的隐患。 自1980年以来,我国宪法关于立法权的配置由于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采取的大规范修宪活动而分为两个阶段:在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13.html -
了解详情
、过多的政治宣言和政策性规定等内容,是造成我国宪法频繁修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宪法稳定性的实践性保障 《美国宪法》自1787年制定以来,虽然只是以修正案 ,美国宪法之父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的第78篇中,分析司法机构全然不同于立法和执法机构的特性,在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一个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