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明知故犯得犯罪故意相比,犯罪过失这已主观心理态度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实际认识与认识能力相分离,即行为人又能力、又条件认识到自己得行为在当时得 而未必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是行为人认识到行为本身但未预见行为可能导致的实际结果,或者是行为人对行为本身和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都没有认识。对危害结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93.html -
了解详情
。与明知故犯得犯罪故意相比,犯罪过失这已主观心理态度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实际认识与认识能力相分离,即行为人又能力、又条件认识到自己得行为在当时得 而未必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是行为人认识到行为本身但未预见行为可能导致的实际结果,或者是行为人对行为本身和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都没有认识。对危害结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07.html -
了解详情
是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法律对既遂这种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要件加以修正和变更而确定下来的,二者都具备齐备的犯罪构成,都应负刑事责任。具体到本案中,甲授意 认识存在不同的观点。 【观点1】甲构成犯罪既遂。 教唆犯是故意唆使他人实行犯罪的人,构成教唆犯只要求实施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故意的教唆行为就够了,教唆行为一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50.html -
了解详情
操作造成严重障碍。因为与大陆法系国家不同,我国的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具有量与质的双重区别。不少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方式上并无二致,只是在数额或其他情节 构成要素,就与我国刑法理论存在矛盾。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的规定,犯罪故意需要认识到自己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主要是一种事实性认识,与违法性并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448.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严重障碍。因为与大陆法系国家不同,我国的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具有量与质的双重区别。不少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在方式上并无二致,只是在数额或其他 构成要素,就与我国刑法理论存在矛盾。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的规定,犯罪故意需要认识到“自己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主要是一种“事实性认识”,与违法性并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919.html -
了解详情
。在意志因素中,教唆犯不仅希望或者放任其教唆行为引起被教唆者的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而且希望或者放任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4](P.126)。但是, 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在法律上,对正犯的犯罪行为具有防止义务的人,故意不履行其防止义务,成立不作为之帮助犯。例如,网站管理者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753.html -
了解详情
的身份必须特定化。如何认定其特定之含义将影响共同犯罪成立与否与刑罚轻重。再者,网络使犯罪故意之意思联络变得更为复杂。有时行为人并非有意相 约 在意志因素中,教唆犯不仅希望或者放任其教唆行为 引起被教唆者的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而且希望或者放任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4](P.12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407.html -
了解详情
出现被害人轻伤后果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全面分析案件性质,查明案件发生起因、犯罪嫌疑人的动机、是否有涉黑涉恶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等,依法准确定性,不能 被害人实施伤害时,对虽然在场但并无伤害故意和伤害行为的人员,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对虽然有一定参与但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828.html -
了解详情
二人以上,都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第二是要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第三是要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其实我看了一些人提出来的,所谓网络共同犯罪认定的难题 问题,不可以混淆起来。我最后还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电信诈骗的取款人,他们事前没有和电信诈骗犯有通谋,他是在电信诈骗犯骗取了他人的汇款之后,比如说这个被害人的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2350.html -
了解详情
。于是,甲用其他方法盗走了汽车。按照传统的认定方法,乙与甲有盗窃的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成立盗窃罪的共犯,乙对盗走汽车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⒂可是,乙虽然对 共犯。 从不法层面认定正犯后,再认定狭义的共犯,不仅克服了认定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行为的难题,贯彻了共犯从属性原理,因而容易认定普通犯罪的共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8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