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主观要件要求上,对于刑事追诉,普遍的做法限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而对于行政处罚与私人民事诉讼,美国等国家也有判例把重大过失 规定了公司关联人士(connected person)知悉证明上的推定规则。其2001年《证券与期货法》规定:在任何针对一名关联人士违法交易、建议或者披露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0.html -
了解详情
交易的主观要件要求上,对于刑事追诉,普遍的做法限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而对于行政处罚与私人民事诉讼,美国等国家也有判例把重大过失 规定了公司关联人士(connected person)知悉证明上的推定规则。其2001年《证券与期货法》规定:在任何针对一名关联人士违法交易、建议或者披露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26.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因果关系不相符,因而不是肯定前者就必然可以肯定后者,因而由于存在故意与过失就将结果直接归属行为人是不对的,但该观点还包含一个正确的观点,即要将 成文堂1997年版,第334页。 [26] 邵维国:《论被利用者的行为构成犯罪与间接正犯的成立》,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76.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放任了,而只能说是希望。 这种观点居于通说地位。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在认识因素上没有区别。明知结果必然发生,仍然可以成立间接 的,而且,这些目的性活动可能产生不同的多种结果。这些目的本身具有层次性,它们与多种结果之间具有平行型或者直线型的关系。因此,在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某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40.html -
了解详情
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具有相似之处,如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后果 失去职业的危险去伤害患者。因此,医务人员不会伤害患者。但是,虽然医务人员不会直接故意伤害患者,但医务人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为了其他的目的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02.html -
了解详情
间接受害人向加害人求偿在以电缆案为代表的财产上法益间接受侵害的案子中,直接受害人与间接受害人之间很多情况下存在合同关系。由于加害人的加害导致直接受害人 责任的行为根据其主观状态不同决定该行为人是否应负法律责任。主观状态包括故意与过失,其中故意指“认识自己之行为发生或可发生一定之结果,而容认之心理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27.html -
了解详情
为会肇致危害后果的“明知”。有鉴于此,分则上的“明知”,尽管可能为狭义的明知故意提供法律依据,但是,鉴于在明知“确定的事实”或“确定的行为对象”的场合,行为人仍然 、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等明知,均属意识范畴而非意志范畴。而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不同,主要不在对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意识因素(认识程度)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1.html -
了解详情
间接故意杀人的法律责任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对手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都有预见,但是两者之间都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 受害人死亡;盗窃犯罪的目的,在于意图把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等。 犯罪的目的,一方面直接反映着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犯罪的性质。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5.html -
了解详情
即可。这样一来,倒是解答了相关犯罪的罪过形式问题,得出此类犯罪既可由直接故意与轻率(即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复合)也可由疏忽过失构成的结论。直接 ,采用的都是要素分析模式。[35]这一点从模范刑法典第2.02(2)条[36]与英国刑法典草案第18条[37]对罪过术语的定义中得到清晰反映。它们在罪过框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833.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证据在某种意义上起不到作用[③]。从而也否定了直接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时要以与间接证据相互印证未必要的规则。 三、事实运用 通过以上的初步分析, 。 [④] 所谓严格责任犯罪,就是说,法律并不要求公诉方在审判中证明被告人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只要证明被告人实施了该犯罪行为并造成了损害后果,就完成了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2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