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家庭义务;(8)防卫过当引起的犯罪,犯罪行为有一定的合法原因,易于吸取教训;(9)自诉案件中的犯罪分子,危害后果一般不严重,适用缓刑有利于化解矛盾;( 义务,体现的是一种监督、管理和管束,例如俄罗斯的刑法。一般来讲,各国刑法所规定的缓刑犯应遵守的事项和履行的义务,可以归纳为如下几项:(1)在特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42.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修正后的刑法改变了口袋罪现象,分别以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猥亵侮辱妇女、聚众进行淫乱活动来定罪,这四种行为表现的犯罪相较于黑社会犯罪的地域性危害及后果要 使其成为我国司法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笔者认为,有效打击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与完善相关的立法,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39.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信心和决心。在该法律实施之际,笔者就如何做好法律规范之间的衔接,充分利用刑事审判职能,预防和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与各位同仁共商对策。 一 此,笔者提出几点具体建议,以供研究者参考。 (一)针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尽快作出配套的刑法规定 第一,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并不是简单的词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50.html -
了解详情
越来越突出。 (四)法官适用缓刑时滥用自由裁量权 由于新刑法没有在立法上对容易导致自由裁量权滥用的缓刑不当适用这一问题进行具体规定,使得自由裁量权的运用 制定的制度。人格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犯罪与违法行为的调查。主要是调查犯罪分子的犯罪与违法经历。二是社会调查。主要是了解罪犯家庭状况、亲属成员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76.html -
了解详情
和保障人权的双重使命。立法者对犯罪圈的划定、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设定,司法者对行为的定性和刑罚的裁量,学者们对刑法问题的讨论,都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 。[24]行为的处罚必要性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衡量,一是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二是该类行为的常发性。行为社会危害程度越高,就说明其处罚必要性越高,作出扩张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91.html -
了解详情
暴力的范围因过于宽泛而失去研究和实践处理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必须强调行为的后果尚未达到构成刑事犯罪的危害程度。 3、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家庭暴力体现为身体暴力、 产生。 2、加强立法,让惩治家庭暴力行为有法可依。我国已有关于维护妇女、儿童、老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07.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1980年加入《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这三个反劫机公约构成了当今世界防治和 的斗争。 (三)、中国有关反恐怖主义的刑事立法 中国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中虽然并未单独规定恐怖活动罪,但是根据国际上其他国家及国际公约中对恐怖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1.html -
了解详情
的罪名,难于体现出各种行为之间的特征和危害程度的差异。因此,为有效地威慑贿赂犯罪,防止牵强附会地解释法律,便于根据各种受贿行为的危害性大小予以区别量刑, 量化规定设置处罚标准,但是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立法技术予以解决。(5)适当加重对贿赂犯罪的处罚。按现行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五万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5.html -
了解详情
暴力的受害人遭受严重侵害,但在立法中保护不足,司法机关不愿意介入。对这两种暴力行为的重点研究,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真正解决家庭中存在的暴力 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虽然我国的新刑法制定了针对家庭暴力的条文,但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司法资源主要集中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81.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意味着一定有致害事实,而我国刑法仅就前两个环节进行规定,关键的第三环节被忽视,造成危害行为的犯罪化缺失。针对这一缺陷,立法应将病毒的侵害事实 析义》,载于《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② 皮勇:《略论网络计算机犯罪与对策》,载于《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 ③ 严耕:《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