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自觉,往往被具体的政治改革方案的争论所遮蔽、淡化乃至忘却了。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的形势下,基于这种本土自觉所应当着手的主体文化建设不得不让位于政治批判 、有所扬弃。如,曾于1889年出使英、法等国的薛福成(1838——1894),认为英国和德国的法制优于美国和法国,适合中国。在他看来, 西洋各邦立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54.html -
了解详情
,并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需要,我国对于当前的法律教育体制及其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场以科学的教育观统率下的中国法律教育改革 的意义和存在价值为研究对象,注重研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观方面、个体意识、精神以及进入价值意义结构的文化背景。就研究过程而言,人本主义法律教育主张通过重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5.html -
了解详情
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之四》。转引自郭建等《中华文化通志·法律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7页。)。另外,幕友 使得中国政府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害。1970年代末期开始的所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2.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化的过程。 西方各国也曾先后经历了社会转型的过程,它们的法治建设同样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革。西方国家的法制变革一般开始于19世纪末期,急剧发展于20世纪 顽固阻挡第三等级崛起、镇压人民反抗的大背景下,法国人民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逐步实现的法治。美国作为移民社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是在借鉴英、法两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0.html -
了解详情
且严峻的课题。因此,在法律职业者的教育背景或文化素养具备同源性或近似性这一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要使不同类型的法律职业者(执业者)在职业思维、价值取向 而准确的,“司法官”这一统称也突出体现了律师、法官、检察官三职业的共性、在国家司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国家法制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实现法治过程中的不可替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16.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国家之间互相借鉴、移植法律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此次改革可以看作中国在两大法系有所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开始移植、引进国外尤其是 中国的实施程度、方式与时间都必须依“本土化”的方式实现。但是,在重视法治建设中的“本土资源”时,要切忌把文化相对主义当成教条,它主要应当是一种认识论反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95.html -
了解详情
估计,导致了“反右扩大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左的错误,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司法独立的思想被当作资产阶级的精神垃圾而遭到清理;同时,在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回顾和总结十年来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监督的实践,结合当前中国法制建设的宏观环境,我们认为: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3.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的自由意志被忽视,甚至大有“回归身份”之虞的论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私权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都需要“再生”。从美国学者格兰特。吉尔莫教授的“ 通常的说法,就是“国情”。在肯定我们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些成就(如人格权方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改革方面)的时候,也要面对我国的制度结构现状和社会生活观念(如政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65.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起到立法先导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国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不仅是阐释法条,同时还带有创制法律的色彩。历史惯性之外,抽象解释未顺应现代法治 判例的功能全然不同,也不可能由判例来承担。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法律体系或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首先,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本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98.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了指导方针和工作标准。正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党的自身建设改革有了明确思路,各方面的建设都得到加强,党正在进一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这一 立法的体制以及我国中央和地方立法权的合理划分 当今世界各国,关于立法权限的划分,基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区别,各国立法权限就中央与地方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