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的审前沟通提供程序保障。将上述两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对话机制的缺失:当事人在提交起诉状之时就需要确定权利的主张 进行主张,在时机成熟之后,可申请法院或者由法院决定召开审前会议,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以口头方式陈述意见,确定争论焦点,该争论焦点将成为法庭辩论的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7.html -
了解详情
点在哪里?关键在于明确庭审的对象,紧紧围绕该对象来展开程序。当事人应该成为民事诉讼审理对象的决定者,这既是现代民事诉讼的一般原理,同时也已成为 ,Kluwer/E.H.Bech1998,p83;又见宋冰主编:《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7页。[1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92.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逐步地由注释法学走向理论法学。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正是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基本理论和具体理论之间、各个具体理论相互之间以及各基本理论板块之间往往 和审判制度,因而将维护私法秩序和保护私权作为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本末倒置的,国家运用强制力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才是民事诉讼的目的。程序保障说从“正当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7.html -
了解详情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2页以下。[25]参见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以下。[26]参见肖建国:《民事 宪法保障问题,可参见[意]莫诺?卡佩莱蒂等著:《当事人基本程序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刘荣军:《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6.html -
了解详情
的补充。这种理解以为,民事诉讼的对象是私法上的权利,诉讼就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志,由当事人自由处分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自主地、适当地解决涉及 的作用[M]·日本:成文堂,1990·25。 [2][日]兼子一,等。条解民事诉讼法[M]·日本:弘文堂,1986·310。 [3]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起诉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如果被告提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及其副本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人不 合议庭组成人员。(4)合议庭人员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5)追加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②。从以上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审前准备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一条基本原则,这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当事人通过行使程序权利对自己的实体权利进行自由处分,但域外证据证明制度却对这一原则 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肖永平。肖永平论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59.html -
了解详情
诉求更加契合、更加接近。因此,对实体权益的处置权处在实体权益本身之上。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介入,如果缺乏当事人的请求或诉愿,那么,无论检察机关行使 改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底1版,第36页。 [xvi] 江平:《完善市场经济法制的思考》,《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汤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4.html -
了解详情
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企业法人分为公司企业法人和非公司企业法人,随着我国企业制度的逐步规范,非公司企业法人将逐渐消失;而公司企业法人依我国《公司法》第 的其他组织既然可以参加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当他们与法人发生纠纷时,固然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主体,有当事人能力。从程序法方面来看,一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26.html -
了解详情
铃木正等著名法学家都主张这一观点。[5]其四,多元说:这种观点认为在民事诉讼中之所以采取辩论主义,是出于尊重私人自治,高效率地发现真实,防止出其不意的 。2、辩论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可见,辩论原则所指的辩论并不完全等同于法庭辩论。法庭辩论仅指当事人在开放审理过程中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