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但我国《物权法》并没有对动产用益物权作进一步的规定。这就给司法实务带来了许多问题。动产用益物权的内涵是什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是否具有处分性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应当允许承租人自由转租。可以通过对转租合同的内容作一定的限制,如转租合同的期限以及对租赁权的使用程度不能超过原租赁合同,保护出租人的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63.html -
了解详情
区别所在,但预告登记权利人获得了依债的内容在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权利,故而预告登记制度是为了保护尚未成就的物权而适用物权法规则,施加于债权法上,从而使 、对于预告登记条件未作规定。本条规定符合预告登记条件的,有权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但是预告登记条件是什么并未在条文中加以规定。三、预告登记的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8.html -
了解详情
这柄不妨害物权法规定物权请求权。在我国民法中,对知识产权和人身权侵害的保护采取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责任形式,显然这些形式与原权请求权的内容相似。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其中多数责任形式可以是人格权请求权的内容。可见,我国民法采取了多种办法对知识产权、人格权进行保护,其中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要问题之一。一物一权原则究竟应否成为现代物权法改革的对象?双重所有权理论究竟能不能代表物权法的进步?本文特对此发表拙见,以就教于学界同行。 一 的所有权,其意则在为双重所有权理论或者变形的双重所有权理论寻找某种新的依据。至少在我国,双重所有权论者所关注的根本不是什么集合物上能否设定单独所有权这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56.html -
了解详情
50多年居然没有制定自己的民法典,没有关于住房的基本权利法即物权法。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只具有法律宣传的意义,没有什么可操作性。尤其是,涉及购买以及租赁 的基本法,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同样,民法对于住宅权同样具有保障功能,它具体体现为住宅权的内容需要民法界定、住宅权的实现需要民法保障,而我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46.html -
了解详情
此项规定乃概念美容,[49]但也的确是民法理论对动物地位反思和激烈讨论结果的集中体现。而且即使在民法范围内几乎没有什么对动物的特别规定,但动物保护思想也可以 拉鲁斯百科全书》第3卷,第1689页。转引自钱明星:《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内容特点及物权体系》,《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11]参见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49.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提要】在《物权法草案》广征民意之际,本文试图从一独特视角物权逻辑表达作者对未来物权法的期盼之情。本文共分三部分,首先全面阐述了物权理论中 六十年代期间,社会主义浪潮狂卷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对立的世界对抗格局,狂热与急躁的人们冷静下来思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已被世界经济浪潮远远地被落在后边。今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13.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建筑在这种前提之上,即生命的内容由欲望、焦虑、渴望、想象等组成。市民社会的长足发展充分解放了人的欲望,这一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从社会与文化准则中 物的流通地位日益提升,债权法这一提供物的流通样式的制度逐渐取得了优于物权法的地位。[43]债权不复为物权或物的享益的手段,而本身就是法律生活的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39.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 所谓物权法定,是指物权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内容由法律规定,而不许当事人自行创设。 它与一物一权主义、公示公信原则共同构成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从19 的问题是:既然社会生活之衍化乃推陈出新的过程,法律对旧有物权确定其为物权的标准为何?新出现的权利类型以什么标准确定其是否为物权?只有明确成立物权的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73.html -
了解详情
在债法,适用债法的原理。而转让合同规定在物权法中,适用物权法的原理。该项禁止规定并不构成对合同自由的限制,因该规范调整的是抵押人与抵押权人之间的 取得人的利益,而剥夺真正权利人的所有权,其正当性依据是什么呢?从历史角度看,善意取得制度源自德国法上的以手护手(Hand wahre Hand)原则。该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