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公正是与当事人的地位平等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平等就不可能体现公正。基于民事诉讼的本质所决定,民事诉讼立法应当在程序构造设计上为双方实施诉讼 《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9页[2]常怡:《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3]张卫平:《论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9.html -
了解详情
的保险人、雇主、行政部门)等提起。(2)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被害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即民事诉讼与公诉同时向刑事法院(庭)提起,也可以 ,英美法系国家始终没有设立,日本是“从有到无”,德国是“从无到有”再到实践中的“无”,均说明了这一点。这样做至少有以下意义:首先,有利于确立不同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8.html -
了解详情
》,除了“书面准备程序以外”,法官还可以选择“早期第一次口头辩论程序”进行言词辩论的准备。法院采取何种准备程序,全由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自由裁量决定。但无论 1976年《修正法》实施后,通过加强法官控制诉讼进程的作用和加重当事人承担的促进诉讼的义务,使民事诉讼的集中程度明显强化;同时,简化和加快了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0.html -
了解详情
特。帕卡(H.L.Packer)创立了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的学说,随后便出现了各种刑事诉讼模式学说,“模式”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8]《现代汉语词典》 民事法律规范并没有对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即诉讼模式)作出具体规定,它只是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程序以及贯穿于整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0.html -
了解详情
不比一些发达国家优越,而与此同时,民事诉讼审判方式的改革又赋予了当事人较重的举证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的证据排除规则却比发达国家更为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首先,私自录制他人谈话内容是否不合法行为、是否侵犯他人的言论自由从而有违宪法规定?应当如何理解言论自由?按照一般的见解,自由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2.html -
了解详情
撤销具体行政行为,也就是说具体行政行为不合法,包括行政主体没有法定权限、行政主体的行为没有充分证据、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定程序、行政行为滥用及行政主体运用法律 举证责任,原告对此不负举证责任。而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行政诉讼的原告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所以,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机关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8.html -
了解详情
事。”[19]之所以“不敢恭维”,就是因为这几类情形中法官过于积极,容易让一方当事人怀疑法官偏袒了另一方。在大陆法系,由于不存在英美法系那种陪审团主持的 相当薄弱。虽然宪法第125条规定了审判公开和被告人的辩护权,第126条规定了审判独立,但就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司法救济请求权、听审权等基本程序权却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权威教科书都认为,直接的“”利害关系人“”和对他人的民事权利有“”管理权和支配权“”的人,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前者即相当于日、台民事诉讼中有管理权并有 之诉越被普遍确定、承认和适用,以已到偿还期作为提起现在给付之诉的要件就越没有约束力。所以,将“”债务人有到期不履行义务之虞“”作为提起将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4.html -
了解详情
。其论点主要是:民事诉讼法不仅是人民法院办理民事案件的“操作规程”,同时也是当事人等进行民事诉讼的行为规范。因而在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中,不但应有保证 》。为了保证在执行程序中正确适用法律,及时有效地执行法律文书,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6月11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3.html -
了解详情
释明权有利于实现实体公正,实现社会正义。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查明案件事实,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明确,证据确实充分。而现阶段当事人的 甚至对何为举证也不甚明了。在此种情况下,法官行使释明权,使当事人明确请求,提供或补充证据,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保证法院做出公正裁判。第二,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