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公共安全犯罪是犯罪行为实施之前无法确定其侵害的对象范围,也无法预料和控制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其程度,行为一经实施后,不论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如何,其将要 、方法、内容和主观目的等角度来进行综合考量。(30) (二)严重后果的认定 所谓严重后果,一般是指相对比较重大的物质性危害结果,通常指人身、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715.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然人的行为既可能是自己意思的体现,也可能是单位意思的体现,对此该如何区分呢?关于这一问题,在我国主要有以下两种见解: 1.单位名义和违法所得去向 的参考材料。 在我国,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只要能认定单位在客观上具有引起、刺激或容允单位成员实施犯罪行为的结构、政策、文化等客观条件的话,就可以说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826.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不救助构成故意杀人罪来判决,有的基于是恋人关系而认为不具有救助义务而认定无罪,同时,相反的判决也存在。所以依据具有保证人地位而具有对危害结果发生 死亡结果发生的,构成故意杀人罪,应给予数罪并罚。特别是认为,故意犯罪行为之所以可以成为作为义务的来源,不仅有利于实现刑法的协调,而且有利于解决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299.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不救助构成故意杀人罪来判决,有的基于是恋人关系而认为不具有救助义务而认定无罪,同时,相反的判决也存在。所以依据具有保证人地位而具有对危害结果 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1. [16]储槐植.三论第三种犯罪行为方式持有[J].中外法学,1994,(5). 【作者简介】武汉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139.html -
了解详情
是“放任”发生的结果。只有在该种情况下的心理态度,其犯罪心理的间接故意的“放任”心理才能成立。论者如何得出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那时那刻的心理活动就是“杀人”的 一定的连带责任。一人径自中止了犯罪行为,若其他人仍然将犯罪实施完毕,因为犯罪已达既遂,故对独自中止犯罪行为者也无认定为中止的法律依据。也有一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678.html -
了解详情
与消息受领人之间,如具有犯意之联络与行为之分担,应成立共同正犯,[83]与此处告知消息人与消息受领人分别或单独具有犯罪之故意(亦即,帮助意思或正犯 研究以为,市场论之观点应可用在私取理论之解释运用上,否则如前述Cuban案如何认定当事人间有无存在信赖以及有无不为交易之义务,往往证据不易掌握,十分棘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53.html -
了解详情
亦欠妥适(四)被告一○○上开泄密犯行,均系与劲永公司有关之相关讯息,其犯罪行为紧接、所犯构成要件相同,显系基于概括犯意反复为之,应论以连续犯。原审 最高法院则质疑消息传递者系告知消息之人,并非消息受领人,消息传递者如何能与消息受领人成立共同正犯,认定高等法院判决未予说明,而撤销原判决,发回更审。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52.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的权限或地位,成为区分(三角)诈骗罪与盗窃罪间接正犯的关键。[34]但是,如何认定受骗者具有处分他人财产的权限和地位,理论上存在事实的接近说、主观说、 是依仗人多势众,制造混乱局面的方式,在财物占有人难以控制的场合下取得财物,所以犯罪行为具有相对的平和性,最多是对物使用有形力而不对人使用暴力。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071.html -
了解详情
一视同仁地关照到同为地球生灵的动物身上,如果增设虐待动物罪,则保护法益和结果如何界定等问题,(24)都值得思索。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曝光的幼师虐童案以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2期。但是他们都认为,如果虐童造成轻伤以上程度的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后者还认为某些情形下的虐童行为可以认定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034.html -
了解详情
在其职责范围内实施的为本单位谋取利益的行为均应认定为单位行为,对于单位从业人员为本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如果单位没有制定预防制度或实施必要的 无异议。不过,值得研究的是,如果违法所得部分归属了个人,部分归属了单位,如何认定是构成此罪还是彼罪?对此,有论者认为,对于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