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人身自由的,视为非法拘禁行为在持续,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以绑架罪与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控制人质后他人参与进来致使(过失)被绑架人死亡的, 之前,虽然行为可能已经完成,也不能开始追诉时效的起算。例如,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重大安全事故的造成为犯罪成立的条件,因此,即便豆腐渣工程完工之时,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168.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就要先明确某因素要成为犯罪构成要件所必需的条件,并以此来对照分析。笔者认为,犯罪构成要件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1.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成立 故意杀人罪来说,其犯罪直接客体是生命权,其犯罪客体是它与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以及贪污罪等区别的重要要件。但是,对于有些犯罪来说,它与其他几个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384.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该罪以特定身份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不可能直接实施保险诈骗罪,也不可以利用具有特定身份的 ,由于都不能认为是被害人行使自我决定权的体现,因而具有违法性,行为人的欺骗、唆使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教唆犯而非间接正犯。 (二)本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45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方法罪等;一些与人身权益有关的非死刑犯罪也被修改为可处死刑的犯罪,例如流氓罪,故意伤害罪,拐卖人口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盗窃、抢夺枪支、 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而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度。但是,法院仍然认定该案符合可不立即执行的死刑适用条件。应当说,这一判决起码从形式上,明显地表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019.html -
了解详情
将他人压成重伤。此时,行人穿越马路作为介入因素仅是发生本案的条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则是违章超速行车,因此应当认定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构成本罪。2 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这里的隐藏或抛弃构成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或应当知道其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786.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特别是对于死刑案件的证据搜集及认定。另外,在死刑复核程序中,2012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检察机关纳入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分别对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条件作了限定。此外,在学理上,可将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965.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致人重伤罪,因此条文所列的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就不应当按罪名来理解而应按行为来理解。 其次,从认定犯罪的程序看,若新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 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和其他刑法特别规定的转化犯的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三)关于强奸的适用 行为人实施了强奸行为就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年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988.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侮辱法人的名誉可以构成民事侵权行为,而不构成侮辱罪。③对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 的强制手段,不包括对被害人的故意杀伤行为。如果行为人在侮辱他人过程中故意伤害被害人甚至杀害被害人的,应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对行为人定罪处罚,不应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360.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较大的分歧。就定罪而言,选择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占36%;选择故意伤害罪的占38%;选择故意杀人罪的占26%%。就量刑而言,在过失致人死亡罪 死刑模式的思考。 实践证明,在立法尚且保留死刑的条件下,加强死刑的司法控制是实际减少死刑最为有效的途径。为此,各保留死刑的国家,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司法控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712.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考量上当然可以主张紧急避难。[8] 看起来将这样的犯罪中止行为在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下认定为紧急避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是否公平的问题 减轻处罚,而只能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范围内量刑。而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只看中止犯罪的行为以故意伤害罪进行定罪时,却可以根据刑法第234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