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础上进而指出:社会主义的刑事立法给予犯罪概念以实质定义。它规定实质上何种作为与不作为在我社会主义国家认为是犯罪的。在1992年《苏俄刑法典》第6条中 但是,所谓客观归责的观念本身和其刑法理论体系上的地位等,尚缺乏明确性,存在不少问题。应该说,没有放弃相当因果关系说而采用这种理论的必要。(37)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52.html -
了解详情
之时就是实行着手之时;在不作为犯的场合,开始原因设定行为之时就是实行的着手。[13]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对于原因自由行为的 同时存在原则中的行为则不宜狭义地理解为着手实行后的实行行为,而宜理解为与结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的行为;因此,只要行为人开始实施与结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29.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回事,法律在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是否以一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作为必要条件是另一回事,不能因为法律不以危害结果为必要条件,否定行为人主观上对一定的危害结果必须有 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出现,也不会出现体现行为犯本质的危害结果(包括危险结果)。第二,对于行为犯来说,我们无须探究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诚如有学者所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21.html -
了解详情
有能力履行却没有履行这种救助义务而产生严重结果的,应当对所发生的结果承担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是在肇事行为完成后,肇事人又 指使人具有共同故意,且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还有观点认为:在现行刑法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成立交通肇事罪,仅只考虑行为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2.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该当构成要件的行为称为实行行为。行为又可以分为作为与不作为,由此构成作为犯与不作为犯。与实行行为相关的问题有实行行为性、间接正犯、原因 刑事责任,但在致果行为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形。对于原因自由行为人通说认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2)因果关系,指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重要因果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1.html -
了解详情
在既遂后,如果行为人又主动排出危害状态的行为如何定性,是否成立犯罪中止,我国刑法理论界争论颇多。? 一、 学说聚诉? 如果行为人又主动排出危害状态的行为如何定性, 犯罪行为的性质阻断因果关系而形成的准中止。借鉴准中止犯的概念,也可以把既遂后的中止界定为准中止,并且这种准中止发生在不以结果作为既遂标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98.html -
了解详情
设立字符串过滤告诉人享有著作权之MP3 档案,亦无由构成著作权法上重制及公开传输罪之不纯正不作为犯。 [Page][27] Metro-Goldwyn-Mayer Studios Inc. v. Grokster, Ltd., 125 S. Ct. 2764(2005).[28]比如,在普通的BBS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68.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该当构成要件的行为称为实行行为。行为又可以分为作为与不作为,由此构成作为犯与不作为犯。与实行行为相关的问题有实行行为性、间接正犯、原因 刑事责任,但在致果行为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形。对于原因自由行为人通说认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2)因果关系,指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重要因果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86.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与最终发生的危害结果之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行为的致果性是共同的,虽然就共同犯罪而言,其他犯罪人并不知情也不知道有人配合自己进行了犯罪,但是 片面共犯学说,唯有如此,才能使现行共同犯罪理论臻于完善,更具可操作性。作为共同犯罪特殊形态的片面共犯,与普通的共同犯罪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6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故意)为必要条件,即只要共同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并且这一危害结果系刑法所规范,即成立共犯关系。如清《新刑律》第三十五条:于过失罪有共同过失者, 处于何种危险状态,行为人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大小,行为人不作为是否造成结果的原因等,因此,如将这一行为的加重情节不加考虑地列入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