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安:简单说,国家赔偿法是规定国家对权力活动中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这部法律确定,国家侵犯公民权益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民因国家侵权行为受到损害 的进步。这非常重要,它涉及到对公民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人格尊严的尊重和保障。这个修改其实应该更早一点。比如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中,当事人孙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045.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的主张易被滥用,各国一般试图通过立法确认公共利益的外延。在学术界,就是否存在不同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家利益,一向也存有分歧。国家一方面代表了公共利益, 个人的荣誉、名誉和隐私的保护;其二,没有为司法部门在纯粹经济损失领域做出独立判决划定范围;其三,德国法上主张任何侵犯绝对权的行为均应被视为侵权(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42.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的主张易被滥用,各国一般试图通过立法确认公共利益的外延。在学术界,就是否存在不同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家利益,一向也存有分歧。国家一方面代表了公共利益, 个人的荣誉、名誉和隐私的保护;其二,没有为司法部门在纯粹经济损失领域做出独立判决划定范围;其三,德国法上主张任何侵犯绝对权的行为均应被视为侵权(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085.html -
了解详情
。有美国学者就专门使用宪法主体资格(constitutional personhood)的术语,分析了此等主体资格是否可以赋予带有人类基因的(人造)新物种的问题。See Michael D. Rivard.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21.html -
了解详情
我便可通过诉讼赚一把;如果法官未采纳我的虚假陈述,那我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现有的制度下,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虚假陈述几乎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即便是提供 的事实的证明标准要远高于私权讼争事实的盖然性优势标准,而应近似于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这才能保障义务人的基本权利不被侵犯。如此高的证明标准,没有法官职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84.html -
了解详情
相关问题的规制,如证据采信规则、公民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之平衡等,进而达到对私人侦探业的制约。 就本文而言,这里与其是要找出一个对待私人侦探业的 ](P454)另有学者也指出:现行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49.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的主张易被滥用,各国一般试图通过立法确认公共利益的外延。在学术界,就是否存在不同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家利益,一向也存有分歧。国家一方面代表了公共利益, 的荣誉、名誉和隐私的保护;其二,没有为司法部门在纯粹经济损失领域做出独立判决划定范围;其三,德国法上主张任何侵犯绝对权的行为均应被视为侵权(行为表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65.html -
了解详情
性,甲的行为也不成立侮辱罪。可是,同单纯侵犯名誉的侮辱罪相比,甲的行为侵害了乙更为重要的性的不可侵犯权,却不能成立任何犯罪。这一结论难以被人接受 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不以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过失为前提。因此,误将他人财物当作自己财物而取走的,误以为熟睡之人是自己的妻子而触摸其隐私部位的,都是侵害他人法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286.html -
了解详情
心证原则,对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由法官自由衡量。日本采用利益衡量说,认为只有取证行为具有重大违法因素,其相关的证据才受到排除。 我国民诉法仅规定当事人 、侵犯他人住宅等暴力方式所获得的证据等等。2.采用侵犯他人人格权、隐私权、商业秘密权等重要民事权益的方式所收集的证据。比如在他人住房安装窃听器、摄像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68.html -
了解详情
上传播的内容可分为事实和意见两类,新闻主要报道事实,评论则表达意见。事实是客观的,意见是主观的,确认事实是否属实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衡量意见是否正确 新闻和汛情,疫情和灾情等。其二,报道内容还严禁侵犯个人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如隐私权、著作权和未成年人受保护的权利等。 采访手段、取证方式要合法。前者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