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刑,在我国也有不少学者主张把罚金上升到主刑的地位。况且,对于犯罪人是否适用缓刑,不是依据其所判刑罚的地位而定,而是依据其犯罪情节、主观恶性 近年来,随着财产刑在实践中适用的比例增大,财产刑执行中出现许多违法违规现象,直接影响到刑罚目的的实现和刑罚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因此,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对于财产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67.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作用的机会,犯罪人将 自己视为社区的一分子,更容易接受社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完成再社会化。上海卢湾区率先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活动,通过组织亲子 、借鉴。笔者认为,两院两部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将社区矫正定性为刑罚执行,是否合理,很有质疑的必要性,因为它将社区视为执行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328.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作用的机会,犯罪人将 自己视为社区的一分子,更容易接受社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完成再社会化。上海卢湾区率先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活动,通过组织亲子 、借鉴。笔者认为,两院两部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将社区矫正定性为刑罚执行,是否合理,很有质疑的必要性,因为它将社区视为执行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69.html -
了解详情
付出比起诉更多的工作量;不起诉率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对检察机关的工作影响较大,检察 机关一般对较高的不起诉率存在顾虑,而将其控制在5% 结果、再犯可能性、帮教条件、被害人的生活情况和实际需要、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是否可以化解等因素。 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刑事案件都应当适用普通程序处理,尤其是加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47.html -
了解详情
容易受不良影响,如果放任期回到社会中去,一遇上适当的气候,又会重新犯罪。因 此,有学者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建议建立一个专门的缓刑执行机关, 兼评我国刑法典第17条第二版的规定中国刑事法杂志 王志祥,对未成年人罪犯是否剥夺政治权利的探讨,刑事法学,2002 马克昌,刑罚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71.html -
了解详情
的要求。至于 刑事诉讼阶段的年龄,有些对刑事诉讼有一定的意义,如审判时行为人是否成年,影响到案件是否公开审理,辩护权的行使等问题;刑罚执行时行为人是否 适用缓刑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被宣告缓刑的未成年犯罪人不脱离自已的家庭,仍在原所在学校学习和单位工作,对促进末成年犯罪人改造、稳定其家庭生活、争取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67.html -
了解详情
,容易受不良影响,如果放任期回到社会中去,一遇上适当 的气候,又会重新犯罪。因此,有学者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建议建立一个专门的缓刑执行机关 我国刑法典第17条第二版的规定中国刑事法杂志 [6]王志祥,对未成年人罪犯是否剥夺政治权利的探讨,刑事法学,2002 [7]马克昌,刑罚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63.html -
了解详情
建议在管制、缓刑、假释应尽义务中附加社区服务的内容。社区服务的期限应该规定在60小时至240小时之间,每天劳动时间不超过3小时,以不影响罪犯在社区 非监禁执行监督的机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但是,具体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71.html -
了解详情
很大不足。众所周知,封闭性的集体关押,过度拥挤的环境,不仅造成不良身心影响,其最大缺陷是会腐蚀被羁押者的自制能力,使其弱点更加恶化,而且因在羁押 ,但是对于犯罪人的矫治效果及其有限。我国目前也正在借鉴外国的经验,对缓刑犯实行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总之,建立社区矫正制度,则不仅刑事和解有了配套机制,而且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55.html -
了解详情
建议在管制、缓刑、假释应尽义务中附加社区服务的内容。社区服务的期限应该规定在60小时至240小时之间,每天劳动时间不超过3小时,以不影响罪犯在社区 非监禁执行监督的机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但是,具体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