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理由而携带犯罪凶器均属非法行为,行为人必须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和合理的责任,否则将以犯罪论处。我国刑法中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规定,就属于刑事证明责任 主观要件的列明方面,过分重视诸如明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等主观要素,并将此类主观要素的认定,视为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前提条件。应当说,刑事主观事实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61.html -
了解详情
做任何解释,因此必须到理论中寻找关于财物的解释依据。刑法理论对诈骗罪的定义虽多但基本是同义反复。通说认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 其财产性,这就好像毒品是法律规定禁止私人占有的物品,但刑法不能否定其财产性。至于虚拟财产是否应该被禁止或虚拟财产的价格是否合理合法,这些都不是刑法关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6391.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说是秘密,可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3.17)却将盗窃解释为秘密窃取,于是我国刑法通说就认为盗窃需要秘密 负刑事责任。本法取消了此规定。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盗窃罪故意的内容包括: 行为人明确地意识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647.html -
了解详情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96条及2009年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 经发卡行催收不还的,应当认定犯罪行为处于持续状态,属于刑法规定的连续犯。 行为人如果有下列行为,就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持卡人巨额透支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264.html -
了解详情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96条及2009年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 经发卡行催收不还的,应当认定犯罪行为处于持续状态,属于刑法规定的连续犯。 行为人如果有下列行为,就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持卡人巨额透支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935.html -
了解详情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中关于在经济往来中禁止收受回扣和各种名义的手续费的规定。前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后者如国务院 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得,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368.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的其他,是指其他用语在具体刑法文本中所指代的内容是用来量刑的事实情况。如《刑法》第192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 年5月9日); {11}《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1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佛教协会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或者公司、企业人员受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25.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不论是先持有而转为己有还是先不持有而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方法转为己有,只要本质上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利用了职务之便作出了这种非法占有的 单位的财物的,应依照本法第382,383条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处罚,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则按本罪论处。这里所说的“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269.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论界定,但目前的规定与表述存在着许多不准确的地方。笔者提出,对于我国刑法中关于贪污罪的规定进行重新认定,尤其是有关教科书、司法参考书或论文一定 上的便利, 侵吞、盗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或者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55.html -
了解详情
后的物品,仍然是脏物;⑦脏物包括动产不动产,并以现实财物为限。 关于本罪主客观方面的认定,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刑法中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并仔细推敲条文中字词 所要求的明知本来就包括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和明知可能发生两种情况,而且刑法对本罪的规定只要求主观上具有明知,并没有限制必须具有犯罪目的,因此,本罪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