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刑法之确定性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一项必然要求,从司法运作的现实状况看,法官只能根据法律的明文规定实施处罚,客观合理的适用和理解法律,法官 了被害人的谅解,将社会危害性降到了最低。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其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最后判处被告人邓某有期徒刑三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96.html -
了解详情
公法。公法具有强制性特征,其基础或后盾是国家权力。因此,刑法的权威性不容置疑。严格贯彻刑法,既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注解,又是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实现刑法公正 和司法结果正确(实质正义) 。这表明,刑法的实践过程是对刑法规范的一个人为的认识、选择、判断、不断试错的过程,客观上存在错误和正确两种结论。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34.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在法律上包含于一个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之中,才能作为认定牵连关系客观因素的标准,使其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四、牵连犯与其他罪 法定性是牵连犯和结合犯的分水岭, 是否具有法定性是两者的本质区别,也是区别两者的关键所在。在强调罪刑法定原则的今天, 刑法理论更应该突出结合犯适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29.html -
了解详情
对合法权益的客观侵犯性最集中地反映在犯罪客体上;而“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程度”通常表现在犯罪情节和犯罪数额等描述性要件上。刑事违法性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 原则,我国有学者在论述“刑罚圈的定量限制——行为犯罪化的程度边界”问题时提出,“犯罪构成的定量限制应当贯彻统一原则,当然不是指对所有需要进行定量限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的基本要素自然也不外乎刑法规则、原则和概念。一种原则如若贯彻于刑法规范的全程,定然会对刑法规则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也就是从前提、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方面 利益脱不了干系,这也是民事法律关系私法性质这种法律基因所决定的。经过这样一番研究比较,笔者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无论从我国现有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52.html -
了解详情
和人权保障机能有机统一起来,成为现代社会法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涵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所以“禁止法外定罪, 工作的基本内容,定罪准确、量刑适当是对刑事审判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衡量刑事审判质量的重要标准。但是由于我国刑法规范的概括性和在刑罚制度上采用了相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2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定原则出发,逻辑上应当禁止对刑法进行解释。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既然法律已有“明文”规定,法官要做的只是依照 认为,立法原意是客观存在的,否认一部法律存在立法原意,是过于夸大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法律成为一种玄学,变得无从知晓。从罪刑法定原则出发,立法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2.html -
了解详情
应从形式上理解,从而对其定罪处刑。我们认为,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不能机械地、仅仅从形式上去理解和适用刑法的罪刑规范,而应在形式合理性的范围内 形式上的“虚开”行为,而关键在于行为人是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以达到偷骗国家税款的目的,其主观恶性和可能造成的客观损害,都可以使得其社会危害性程度非常之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4.html -
了解详情
两点入手: 1.尽管由于立法技术的原因,“罪行极其严重”的字面意义上只不过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一个方面,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应当站在贯彻“坚持少杀、防止错杀” 其他行为的,也不能对其执行死刑。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而法律的缺陷只能有待于立法予以弥补。 不过,在以“故意犯罪”作为对死缓犯执行死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9.html -
了解详情
表现的整体性。任何一种犯罪,都是通过一定的客观行为表现出来的,同样,在单位犯罪实施过程中,所有的行为归根结底也都是由自然人作为或不作为得以客观实现 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刑”这是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都必须有刑法条文的明确规定,即具有法定性。与自然人犯罪相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