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故意伤害罪,当然都是主客观相一致的。 三、司法实践中的理论运用 研究刑法理论问题必须注意到它与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的密切关系。我国刑法理论界近几年 这样司法机关就难以用确实、充分的证据,去证实行为人具有这种特定的犯罪故意及其行为具有这种特定犯罪的性质,就不可避免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根据被告人的口供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81.html -
了解详情
著的《过失犯罪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版), 姜伟著的《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群众出版社1992年1月版); 侯国云著的《过失犯罪论》( 组织犯罪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版), 于志刚著的《毒品犯罪之理论问题研究》(时事出版社1997年10月版)。除此之外,赵秉志任总主编,张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10.html -
了解详情
,所达到的法定危害结果的目的。而只有这种犯罪的目的才包含有希望犯罪结果发生的特点,才是构成犯罪故意的目的。 对于单位犯罪,依据刑法规定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是用 页。 [5]参见刘凌梅著:《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3期。 [6]参见高铭暄主编:《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39.html -
了解详情
深入的研究,观点纷呈,见仁见智,使理论研究得到了深化,但是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不少消极作用。本文试就该条款争议较大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推动认识的统一。 主观上对正在进行的暴力侵害以及本人的防卫行为的认识,不是犯罪故意的内容。防卫人义愤致害故意的存在是与特别防卫在主观上必须具备的目的正当性相矛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70.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罪的构成特征、罪间界限及其罪数形态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分裂国家罪;犯罪构成;罪间界限;罪数形态 分裂国家作为危害国家领土 在行为犯中,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的实际态度不属于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不是犯罪故意的内容。就本罪而言,由于法律没有将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6.html -
了解详情
,对客观上业已存在的共同过失犯罪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承认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的条件、认定、定罪与处罚等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所谓共同过失 包工头则应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 (二) 共同过失犯罪的处罚 在共同犯罪中,由于各行为人主观上都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且在这一主观心态的支配下在客观上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10.html -
了解详情
作如下探析: 一 什么是抢劫罪?抢劫罪有何基本特征?这是研究抢劫罪行为对象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关于抢劫罪的定义,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 第一种, 不动产罪,肯定了不动产可以成为盗窃罪的行为对象,从而肯定了不动产也可以成为抢劫犯罪的行为对象。⑤⑥但是,盗窃罪与抢劫罪的行为对象并非完全重合,能为盗窃罪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06.html -
了解详情
再到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人类在刑法思想史上经历了相似的路程。从刑罚目的论研究的角度我们不难找到答案。人的活动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但这并不等同于意志的 桂芳:《人民法院报》 刑事法学理论专版 2001年05月01日 6、贾 宇:《犯罪故意类型新论》 《刑事法学》2002年8月第15号 7、罗大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35.html -
了解详情
人行为仍属于无限防卫,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二、刑法二十条第三款规定暴力犯罪的对象研究 (一) 对新《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行凶的理解 刑法典第 的犯罪中去,即以立法明确列举加授权司法具体判断相结合的立法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规定才具有实际的意义,便于理解和实践操作 。 第四种观点认为,因为暴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962.html -
了解详情
均要求出于故意,立法上除个别犯罪对主观要素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商标犯罪的主体又涉及单位应否成为主体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立法问题,这一 行为也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正常发展。因此,台湾刑法中的这种规定值得大陆研究、借鉴。 关于上述第二点,我们认为,大陆刑法典的规定与《商标法》的有关规定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