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结果加重犯的情况,罪名适用可能更为错综复杂。但这并不能成为反对先行行为可以为犯罪行为的理由。因为如何确定最终适用的罪名是罪数的问题。罪数的问题从某种程度 驾驶试图避开,但在相撞之前却向左侧偏向一至两米。根据罪疑从无原则,应当认定被告人对该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无责任,由被害人K对事故负全责。被告人下车看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813.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6月4日至6日在重庆市召开了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主管刑事审判工作的 工作人员与他人勾结,共同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行为,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定罪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559.html -
了解详情
因其只是对我国刑法意义上的犯罪行为的总括性规定,故其只具有理论上的宏观性指导作用,并不具有可以在司法实践中直接用以认定具体行为入罪出罪之功能。我国 过于自信的过失。这又不得不涉及到另一个在刑法理论上极其重要的课题,即关于如何准确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尤其是当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处于间接故意与有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042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应当预见包含行为人的预见义务、预见能力、可预见性和危害社会的法定的结果。其中,如何认定预见能力是 刑法格言的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18. {4}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55,355,355,35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790.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同案各被告如何拉开档次的问题。例如,湛江走私案,省市两级法院的判决书认定林春华、姜连生、张瑞泉均是主犯,但同时又认定姜连生的犯罪作用较林 、曲解法律、颠倒是非的辩护。举个例子讲,在某特大走私案中,公诉人指控被告的走私行为冲击了国内市场,给国内同类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害。而某辩护律师居然说,封闭国内市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414.html -
了解详情
遭受的危害即事实结果就不止一个,它就存在以哪个事实结果作为认定犯罪既遂标准的问题。其二,当法定犯罪行为完成后,事实结果有无未出现的可能?依据论者的逻辑, 在此有必要简单地考察,我国通行的刑法理论对其他构成要件的性质及内容是如何界定的。就犯罪主体要件而言,它将其定义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745.html -
了解详情
被一些人恶用,为自己的诈骗犯罪行为提供方便。在这种行为被恶意用于诈骗罪的场合,就是所谓中立的诈骗帮助行为。对这种行为该如何看待,是否构成诈骗犯的帮助犯 的杀人行为并不紧迫,或者A只是大体上估计对方将来可能实施犯罪行为,对于A的行为就不宜认定为帮助犯;相反地,向正在斗殴的人出售利刃的,成立帮助犯。[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732.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思路是将明示、暗示行为人按共犯处罚,如何认定该行为值得探讨。 上述两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厘清行政犯罪与行政不法区别入手,定位行政法与刑法各自在行政 的犯罪行为相吻合。例外的是一种特殊的交叉关系,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表现与行政不法行为表现并不完全一致,正确的适用法律需要既不违反行政违法性前提,也不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546.html -
了解详情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一、关于交通肇事犯罪的构造变化 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前,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 逃逸的行为该如何认定呢?此时,行为人在已经构成作为危险驾驶罪的 结果加重犯的交通肇事罪之后驾车逃逸,其驾车逃跑行为完全又符合危险驾驶罪的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871.html -
了解详情
拟通过对查办教育系统套取国家教育保障资金渎职犯罪中涉及主体重大损失的认定以及如何预防和遏制教育系统套取国家教育保障资金渎职犯罪等方面进行初探。 【关键词】义务教育资金 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达到了重大的标准,该行为才是犯罪行为,该犯罪事实才算发生。检察机关在立案侦查时发现在账面上未使用的资金,实际上制止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395.html -
了解详情